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全唐文》人物别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3:36

  本文关键词:《全唐文》人物别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唐文》 人物别传 价值取向 比较研究


【摘要】:《全唐文》是清朝时期官修唐人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全书一千卷,所记甚广,作者众多,涵盖面十分广博,它汇集了唐朝以及五代时期的文章,为后世研究查阅提供了方便。本论文以《全唐文》人物别传为切入点,旨在对《全唐文》中所记人物别传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对别传进行归纳总结,并与《旧唐书》《新唐书》中本传进行比对,从而探讨人物别传的写作手法,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并由此还原出更加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全唐文》人物别传概述。本章对《全唐文》中的人物别传进行概念确立和范围界定,着重探讨人物别传的写作目的:为亲朋好友而作,为保存事绩而作,为教化世人而作,为抒发己志而作,并对每种写作目的进行分析和探索。第二章,《全唐文》人物别传与两《唐书》本传之比较。本章主要将《全唐文》中的别传与两《唐书》中的本传进行比较研究,以同一人物的别传与本传做例分析,探究本传与别传异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别传与本传不同的叙写方式,研究别传独载而本传不存的缘由;分析别传与本传的关系,对产生此种关系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章,《全唐文》人物别传的价值取向。本章主要探讨在《全唐文》中所记人物别传的价值取向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忠勇孝义”的价值观在别传中的体现。第二部分着重介绍和分析一众小人物传记,以不同于大人物的独特视角加以认知和了解。第三部分以刚洁贞烈的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体现出当时对妇女的主流价值观念和对妇女的重视。第四部分以隐士与僧道为主,以著名的僧侣道士别传为线索,探讨另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对人物别传进行研究,可以还原更加完整的历史人物形象,从其他角度了解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洞悉别传作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秉持的观念,与本传进行比对,从而了解异同和原因。
【关键词】:《全唐文》 人物别传 价值取向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3
  •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9-10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
  • 三、研究回顾与展望11-13
  • 第一章 《全唐文》人物别传概述13-18
  • 第一节 人物别传的范围界定13-14
  • 第二节 人物别传的创作目的14-18
  • 一、为亲朋好友而作14-15
  • 二、为保存事绩而作15
  • 三、为教化世人而作15-17
  • 四、为抒发己志而作17-18
  • 第二章 《全唐文》人物别传与两《唐书》本传之比较18-49
  • 第一节 完整叙述传主生平18-25
  • 一、陈子昂传18-21
  • 二、卢坦传21-23
  • 三、潘师正传23-25
  • 第二节 力求突出某一事迹25-38
  • 一、何蕃传26-28
  • 二、陆龟蒙传28-29
  • 三、李绅传29-31
  • 四、韦斌传31-33
  • 五、王贵妃传33-35
  • 六、欧阳詹传35-36
  • 七、崔铉传36-38
  • 第三节 别传与本传的关系38-41
  • 一、别传与本传的互动38-40
  • 二、别传与本传相异原因分析40-41
  • 第四节 别传对本传的补充41-49
  • 一、别传在写作内容上的补充42-43
  • 二、别传灵巧别致的艺术加工43-49
  • 第三章 《全唐文》别传收录的人物类型及价值取向49-75
  • 第一节“忠勇孝义”的价值观49-57
  • 一、对“忠”的赞美49-51
  • 二、对“勇”的颂扬51-54
  • 三、对“孝”的褒奖54-55
  • 四、对“义”的诠释55-57
  •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小人物57-65
  • 一、平民之勇57-58
  • 二、过人技艺58-63
  • 三、家族传记63-65
  • 第三节 刚洁贞烈的女性65-72
  • 一、孝女65-67
  • 二、忠女67-71
  • 三、贞女71-72
  • 第四节 隐士与僧道72-75
  • 一、隐士72-73
  • 二、僧人73-74
  • 三、道士74-75
  • 结语75-76
  • 参考文献76-81
  • 附录一 《全唐文》人物别传收录情况81-86
  • 附录二 《全唐文》别传传主在两《唐书》中收录情况86-89
  • 后记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楚兵;读《全唐文》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2 汤一介;;读《全唐文》札记一则[J];文献;1983年01期

3 金良年;;《全唐文》并非内府所刻[J];读书;1985年01期

4 王绍曾;;《全唐文》刻本[J];读书;1985年09期

5 叶树仁;读《全唐文》札记[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林嘉立;;清编《全唐文》误玄宗文为中宗文[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阎现章;《全唐文》的编纂动机及特色[J];北方论丛;1994年05期

8 嘉立;;清编《全唐文》违例三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叶树仁;读《全唐文》札记补(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陈尚君;述《全唐文》成书经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房av旭;卪zN士文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晓晴;《全唐文》人物别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霍新如;《全唐文》中唐人的兴亡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党秋妮;《全唐文》(晚唐诏敕)考辨[D];西北大学;2008年

5 姚颖;《全唐文》用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罗妮;《全唐文》唐代宗李豫诏敕考辨[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净;唐代官员疾病与医疗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8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78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