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的青年亚文化审美特征
本文关键词:“第三代诗歌”的青年亚文化审美特征
【摘要】:"第三代诗歌"表征着社会转型的征候和隐喻。它将青春期的叛逆和社会转型的阵痛、新奇、震惊等体验展示为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这可以概括为青春叛逆性、反抗美学化、生活方式边缘化三个方面。他们的抵抗既是诗歌的、美学化的,也是生活方式的。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现代性 青年亚文化审美
【基金】: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第三代诗歌现代性诉求的反思”(14-zc-wh-11)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第三代诗人”大部分是1977—1981年之间考入大学的大学生。“第三代诗人”总体形象是复杂的。他们既受到“红旗下的蛋”的红色熏染,又有“文革”后理想丧失的“顽主”心态;既有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想的如饥似渴的一面,也有对传统文化频频寻梦的回首。一、青春叛逆性经过20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礼红;李长银;;第三代诗歌出现原因探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刘波;张政雨;;论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的“漂流式写作”——以诗人孟浪为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3 罗文军;;成都内外——对四川第三代诗歌传播的社会学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龙潜;第三代诗歌的分化[J];晋阳学刊;1997年06期
5 刘建国;第三代诗歌的外在境遇和语言特征[J];曲靖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梦亦非;;新图景中的不可能性诗歌——兼对第三代诗歌的反思[J];文学界(专辑版);2013年06期
7 徐白;第三代诗歌的四个状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郑卫明;主体间性的降临与第三代诗歌艺术的转变[J];文艺评论;2005年05期
9 李建立;;第三代诗歌中的文革隐迹书写[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10 李建立;李达;;互文视野中第三代诗歌写作[J];理论与创作;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周聚;;美国自白派诗歌与第三代诗歌的关系探源[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知识分子影像与文学话语场的互动共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晓燕;第三代诗歌批评论[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陶富;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第三代诗歌[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想;“突然间”的自我[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陈钰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口语及其诗歌写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磊;诗:1986的狂欢与盛宴[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长银;反叛与重建[D];郑州大学;2001年
7 李建立;旁观者的出场[D];河南大学;2005年
8 姬春涛;穿越古今的沉吟者[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8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8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