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亚鲁王》史诗看苗族文化的民族特性

发布时间:2017-09-04 16:43

  本文关键词:从《亚鲁王》史诗看苗族文化的民族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亚鲁王》史诗 苗族文化 民族特性


【摘要】:歌师在麻山苗族丧葬仪式上唱诵的《亚鲁王》史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其民族特质主要体现在:其一,以"父子联名制"的方式传承家谱,强化历史文化认同,作为辨认宗族关系的依据和巩固继嗣制度的强化剂;其二,苗族具有浓郁的东方情结,在苗族葬礼上对东方故土记忆的种种仪式包含了十分古老的原始文化密码;其三,苗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崇尚巫魂的习俗,《亚鲁王》史诗的唱诵者既是歌师,亦是巫师,巫文化渗透于麻山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关键词】《亚鲁王》史诗 苗族文化 民族特性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亚鲁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13XZW024)
【分类号】:I207.22;G122
【正文快照】: 苗族史诗《亚鲁王》烙上了深深的苗族文化烙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其民族特质主要体现在:以“父子联名制”的方式唱诵家谱,以教育族群成员铭记本家族的历史;史诗具有浓郁的巫文化特色和东方情结。下面拟从“父子联名制”、崇尚巫魂的习俗和东方情结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王工坊:三百年薪火相传的锡雕艺术[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2年09期

2 卫雨;杨松;王凯俊;;史诗《亚鲁王》 吟唱别样生活[J];文化月刊;2013年03期

3 蔡熙;;从《亚鲁王》看苗族文化中的文化超人形象[J];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03期

4 万雷;王国兴;;《亚鲁王》传承生态保护略谈[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龙立峰;;文化生态视域下《亚鲁王》的传承措施[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梁勇;;史诗《亚鲁王》演唱时空探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年04期

7 蒋群;;笔墨写心 琴棋怡情——“明代鲁王展”[J];中国博物馆;2010年02期

8 孙航;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的音乐学分析[J];歌海;2011年02期

9 梁勇;袁伊玲;;《亚鲁王》演唱传统探微[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希媛;;苗族史诗《亚鲁王》叙事的生态内蕴[J];大众文艺;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再江;苗族古诗《亚鲁王》的前世今生[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再江 见习记者 林文君;保护好发展好亚鲁王文化[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古宇 段斌;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面世[N];贵州日报;2012年

5 杜再江;“亚鲁王”现象的启迪与反思[N];贵州民族报;2012年

6 杜再江;《亚鲁王》发现者:一位80后苗族青年的守望[N];中国民族报;2012年

7 余未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亚鲁王》翻译整理任重道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柳尧杰;传承,是发展,不是复制[N];莱芜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郑文丰;千年口传心记“文化奇迹”成书[N];贵阳日报;2012年

10 余未人;抢救保护与传承并举[N];贵州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佳玲;曲阜、邹城地区汉鲁王墓选址及墓室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9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