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都市语境下朱天文的“博物志”式书写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都市语境下朱天文的“博物志”式书写
【摘要】:朱天文作为台湾当代文坛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一直笔耕不辍地记录着她眼中的台湾。从淳朴简单的眷村生活到奢靡繁华的都市生活,从青涩干净的少年情感到靡丽复杂的中年情感,从传统的线性叙事到反传统的离题叙事,朱天文一直秉持着“我看见、我记得、我写下”的书写态度,无所不看无所不思也无所不写。因此铸就了其“博物志”式的书写方式,其中蕴涵了离题叙事、结构变奏等对小说传统叙事方式进行反叛的因素,既拓展了小说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又拓宽了小说思考的视域,将小说的思考扩展到全人类的情感和命运。同时,朱天文的都市视野也让她对后现代都市文化有着独特的感性理解,在她眼中后现代都市天然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场,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隐喻性和主观性,这让她忙不迭对一切都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从而为其“博物志”式书写提供了足够的感性材料。本文旨在重点分析朱天文将笔触和目光从眷村转移到都市后,其书写方式和思考内容方面的变化,以期将其“博物志”式书写放在合适的语境下进行探讨。
【关键词】:朱天文 都市 后现代语境 “博物志”式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研究对象8-9
- 研究现状9-11
- 一、台湾地区的研究状况9-10
- 二、大陆地区的研究状况10-11
- 研究意义11-12
- 第一章 后现代都市境况12-20
-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原乡与异乡12-15
- 一、原乡台北的物化呈现12-14
- 二、异域他乡的符号化呈现14-15
-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都市人15-20
- 一、“荒人”的身体欲望与精神匮乏15-17
- 二、“荒人”的生存境况17-20
- 第二章 “博物志”式的离题书写方式20-29
- 第一节 诗意的碎片化叙事20-23
- 一、碎片化叙事的诗意20-21
- 二、离题叙事21-23
- 第二节 朱天文小说中百科全书式的记录23-29
- 一、日常所见寻常实物的记录23-25
- 二、偏僻冷门的知识的记录25-29
- 第三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博物志”式书写29-38
- 第一节 来自“远方”的目光29-33
- 一、后现代都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9-31
- 二、对人类共同情感走向的诉求31-33
- 第二节 “博物志”式书写与朱天文创作观的关系33-38
- 一、“博物志”式书写对朱天文小说创作的启示33-35
- 二、朱天文的都市视野丰富了“博物志”式书写的素材35-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莹莹;;印象·朱天文[J];全国新书目;2010年19期
2 ;朱天文:战场不在编剧,而在小说[J];电影;2014年03期
3 刘俊;;时空变形后的人间生态及其意义——论朱天文的《巫时》和《E界》[J];上海文学;2005年01期
4 郑文;;朱天文的冷与热[J];上海采风;2012年04期
5 周琰;;世纪末情绪的演绎——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周斌;;论朱天文的电影剧作[J];华文文学;2006年02期
7 陈蔚;;论台湾著名编剧朱天文小说文本的语言艺术[J];电影文学;2007年08期
8 李晨;;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J];江汉论坛;2007年02期
9 陈蔚;;赋予生活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论朱天文小说的日常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02期
10 陈蔚;;在游戏的态度中揭示生活的真实——朱天文小说碎片式语言艺术管窥[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杨;朱天文:我对文学的黄金誓言[N];文艺报;2010年
2 钱红丽;朱天文的华丽和苍凉[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麦哲伦;朱天文:命名的喜悦是最大的回馈[N];南方周末;2004年
4 王寅邋史美寅 李响;拆生命的房子 建小说的房子[N];南方周末;2008年
5 来颖燕;老去的青春[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 实习生 潘懿敏;书展,宛如一次次短暂的“相遇”[N];文汇报;2010年
7 陈丹青;台湾的文艺家[N];南方周末;2008年
8 霍丁;走向世界的文化镜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数字游戏”忽悠了谁?[N];文学报;2010年
10 山川灵龙;文学,永恒的家园[N];文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舟;朱天文的文学与电影创作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植蓝演;论胡兰成影响下的朱天文[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邬晓怡;后现代都市语境下朱天文的“博物志”式书写[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威威;朱天文中短篇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赵晓霞;朱天文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莹莹;论朱天文笔下的“时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芳;论朱天文作品中“士”之情怀的原色与变异[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路培;论多元文化语境下朱天文小说中的台湾书写[D];湘潭大学;2013年
9 邵敏;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朱天文小说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黄婷;朱天文散文艺术特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2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2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