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与唐代古文运动
本文关键词:李德裕与唐代古文运动
更多相关文章: 李德裕 古文运动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停试诗赋 文学交往
【摘要】:李德裕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主张与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张是一致的,他的文学创作又实践着这些主张。学术研究中,对李德裕的研究和对古文运动的研究都比较多,但是关于李德裕与古文运动的关系却鲜有关注。本文意欲从李德裕的文学主张、文学创作、科举改革、文学交往四个方面考察,探索李德裕与古文运动的关系,及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对李德裕和古文运动的研究现状作了相应的概述,说明选题意义和研究目标,同时也谈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章进行讨论:第一章分析李德裕的文学观念与古文运动文学主张的一致性,李德裕关于“气”、音韵声律、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上的主张和看法,与古文家的主张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其“气贯说”在古文理论中有很大的贡献。第二章分析李德裕的文学创作,李德裕充分继承了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的主张,并在文学创作中实践着这一主张,同时李德裕的“道”在内容上对韩、柳之“道”又有所拓展。他还利用行政手段,要求朝廷公文写作时要先据经义,不得言涉浮华。此外,李德裕的公文和赋作散化也非常明显,可以看出古文运动对他的影响;第三章简要分析李德裕在科举改革时“停试诗赋”的思想行为渊源,及施行的过程和影响。他利用行政手段,对诗赋中华丽柔糜的文风进行遏制,停试诗赋后,科举考试中经学的比重得到增加,可见李德裕在恢复儒学传统上与古文运动的一致性;第四章主要考察的是李德裕与一些古文创作者的交往,简要地考察了他与十位有代表性的师友及后学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互相影响,可以看出,李德裕是在古文运动中活动的人物,并对后学之士产生着影响。希望从这四个方面能更清晰地看到李德裕与古文运动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古文运动后期所处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李德裕 古文运动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停试诗赋 文学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第一章 李德裕的文学观念与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张11-21
- 一、关于文章的“气”与“势”11-13
- 二、关于音韵和声律的问题13-17
- 三、关于继承与创新的问题17-21
- 第二章 李德裕的文学创作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21-37
- 一、“文以明道”主张的接踵与践行21-29
- 二、文章的散化特征29-37
- 第三章 李德裕的科举改革与唐代古文运动之旨向37-48
- 一、“停试诗赋”的思想行为渊源37-41
- 二、“停试诗赋”的施行过程及影响41-48
- 第四章 李德裕与古文创作者的交往48-61
- 一、与师友的交往48-56
- 二、与后学的交往56-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后记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慰;唐代古文运动衰落诌议[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田耕宇;古文运动与文学散文自觉之新解[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期
3 李建华;古文运动和山东士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马钰滢;;唐初史家与古文运动的兴起[J];网络财富;2009年12期
5 肖胜博;;“古文运动”之称谓辩疑[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刘国盈;;论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J];文学遗产;1981年02期
7 刘国盈;唐代古文运动和佛教[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沈元林;宋古文运动与皇帝的作用[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5期
9 安广成;;论古文运动对欧阳修史学的影响[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何丽;北宋古文运动研究述略[J];四川社科界;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凌云;许善述;;评桐城派的古文运动[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新科;古文运动奠定《史记》的文学经典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华瑞;超然独傲的古文大家欧阳修[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丹;唐代前古文运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咸晓婷;中唐儒学变革与古文运动嬗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罗莎;论日本学者东英寿的欧阳修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婷婷;李德裕与唐代古文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淑芳;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晖;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贡献及历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莉;梁肃和古文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丹;日本的北宋古文运动研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发亮;皇甫n\的生平与创作[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修杰;中唐古文作家辞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芳;论韩愈、欧阳修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取向[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1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3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