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文化意蕴与地域文化阐释
本文关键词: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文化意蕴与地域文化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金庸小说 《笑傲江湖》 文化意蕴 地域文化 阐释
【摘要】:植根于中国隐士文化,以人格独立、个性自由为价值追求的"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金庸在试图揭示中国三千年政治生态时所要充分肯定的,并主要通过源自"广陵散"的"笑傲江湖曲"的杜撰以及围绕"笑傲江湖曲"而发生的刘正风与曲洋的知音故事、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特别是通过令狐冲形象的刻画塑造,使之得以宣扬。从地域文化角度看,金庸将最能体现"笑傲江湖"精神内涵的令狐冲形象设计为华山派人物,应是金庸充分考虑华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以及其"形"似"剑"的地理特征后的自觉而合理的选择。令狐冲形象因之具有比较鲜明的华山特色。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金庸小说 《笑傲江湖》 文化意蕴 地域文化 阐释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项目“地域文化视阈下金庸小说中的陕西名山研究”(12JK0419)后续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笑傲江湖》是金庸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始于1967年,完成于1969年。其内容主要描述了江湖门派之间的权力争斗以及主人公华山派首徒令狐冲身陷其中的无奈、挣扎与超越。“笑傲江湖”一语既是小说作品名,亦是作品中的乐曲名。作为乐曲,“笑傲江湖”是实指,指“笑傲江湖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华,吕蓉;简析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林川;直抒胸臆 独具只眼——评卢敦基的《金庸小说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张旭,林文普;金庸小说的历史观及其社会现实意义[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曹布拉;金庸小说中的“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侯睿;对金庸小说的论争透视[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丁进;金庸小说研究史略[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邓全明;通向民间的路——论金庸小说创作和金庸研究[J];华文文学;2003年06期
8 杨智;浅谈金庸小说的回目特点[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谢理开;失火的庙宇——“大陆金庸小说论争”猜想[J];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王晓东;“金庸小说现象”解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志彬;;金庸小说与中医药[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求斌;;析《水浒传》对金庸小说的影响[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志雄;金庸小说研究两极分化[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冷成金;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01年
3 孟非白;金庸小说到电视剧的丢失[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高爽;从金庸小说里无法获得现代公民意识[N];辽宁日报;2011年
5 姜伯静;金庸小说 就是“精神口香糖”[N];深圳商报;2011年
6 蒋泥;金庸小说内地出版的营销经[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伟乙;金庸小说能作为教材吗[N];湖北日报;2001年
8 虹梓;金庸小说的血腥气[N];河北日报;2000年
9 赖玉芹 赖军;韩剧与金庸小说的文化差异[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戴志悦;踏青,从金庸小说学防护[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开丽;中国大陆金庸小说研究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洋;论金庸小说的性别叙事[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朝晖;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娱乐化倾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璐;论金庸小说中的疯癫形象[D];河南大学;2015年
5 宋沁潞;金庸小说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闫镇南;金庸小说的爱情隐喻与转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陈曦;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继东;金庸小说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邓陶钧;言情在金庸小说中的意义[D];华侨大学;2004年
10 张凝;金庸小说复仇主题的西洋化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2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3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