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对新时期朝鲜族小说女性人物塑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对新时期朝鲜族小说女性人物塑造的影响
【摘要】:新时期朝鲜族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国内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无二,其中塑造了大批具备内柔外刚的朝鲜族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型女性形象。早期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权文化一手制造出来的,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形象都经受了一番男性意识的过滤,给朝鲜族女性冠上了既有的民族属性。随着社会变革和民族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朝鲜族对生存方式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推动朝鲜族群众走上了自由发展之路,朝鲜族女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成为寻求突破的领航者。近40年的朝鲜族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这种求新突破上,朝鲜族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再是家庭和男权的牺牲品,对朝鲜族女性的人文关怀成为了朝鲜族小说创作主要倾向。本文拟在对朝鲜族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将传统女性形象的分析进行延伸和拓展,借助国内外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和批评方法,从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对人物的刻画、内心架构、视域色彩以及审美心态等方面进行阐释,衬托展示朝鲜族文学中女性视域融合文学潮流而产生的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从朝鲜族作家对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入手,从学术价值、思想价值两个方面来评析不同性别、不同时代作家对女性主义的态度和认识,从两性间的文本对话,直观分析男作家与女作家对女性主义理解的差异和一致性。本文在吸收现有朝鲜族文学作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关注女性主义文学的本身,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进行文本解读,按照作品的主题、内容、结构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展现朝鲜族作家文学发展脉络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女性主义 新时期 朝鲜族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问题的缘起9
- 1.2 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10-12
- 第二章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及权利话语12-18
- 2.1 金学铁:手握武器的革命战士12-14
- 2.2 林元春:勇挑重担的家庭妇女14-15
- 2.3 禹光勋:深陷迷雾的男性附庸15-16
- 2.4 崔红一:民族进步的历史见证16-18
- 第三章 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人格构建和审美心态18-24
- 3.1 许莲顺:难抵诱惑的贤妻良母18-19
- 3.2 李慧善:披荆斩棘的时代女性19-20
- 3.3 千华:快意人生的巾帼楷模20-22
- 3.4 金仁顺:叩问灵魂的人性之光22-24
- 第四章 新时期朝鲜族文学创作的女性主义趋向24-34
- 4.1 女性文学凸显民族特质的广角视域24-25
- 4.2 女性叙事视角的转移与定位25-28
- 4.2.1 朝鲜族女性对婚姻、伦理的探索26-27
- 4.2.2 女性作家主观的过滤与转化27-28
- 4.3 女性视域的形象对立28-31
- 4.3.1 女性作家的身体叙事29-30
- 4.3.2 善恶美丑的完整个体30-31
- 4.4 审美对象承载的美好愿景31-34
- 4.4.1 男性视域的性别局限32-33
- 4.4.2 男女作家的性别对话33-34
- 第五章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39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胡nInI;;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2 崔筱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评介[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邱仁宗;女性主义哲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4 刘小平;;目标的窘困与意义的迷失——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魏天真;自陷囹圄的女性主义[J];文艺争鸣;2003年05期
6 董美珍;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郑大群;;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宏维;;论女性主义认识论演进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9年07期
9 桑德拉·哈丁;都岚岚;;女性主义、科学和反启蒙思想的批判[J];上海文化;2009年05期
10 李会子;;女性主义视觉下的舞蹈艺术[J];音乐生活;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怡菲;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8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琛;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图书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要素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向娟;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金冰冰;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主持人角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杨迪;《绛红雪白的花瓣》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健;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仇志莲;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色彩[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涂佳丽;解构与重构:《裂缝》的女性主义乌托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亚军;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义立场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古敏;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D];外交学院;2016年
10 张裔雯;女性主义技术观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88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