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破茧”的艰难——从长篇新作《茧》看张悦然的创作转型

发布时间:2017-09-30 10:04

  本文关键词:“破茧”的艰难——从长篇新作《茧》看张悦然的创作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张悦然 《茧》 青春写作 创作转型 历史书写


【摘要】:在长篇新作《茧》中,张悦然将个人的创作视域扩展至芜杂的历史与纷繁的现实,并力图借此向以往的"青春写作"作进一步的告别。然而,颇为观念化的书写姿态不但使《茧》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都显得有些刻意生硬,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作者触及历史书写的隐含动机。《茧》仍然呈现出成长小说的写作模式,李佳栖、程恭的成长轨迹也与之前"青春故事"的主人公无甚差异。此外,颇有些自恋的文艺腔调以及仍显极端化的叙述风格等都意味着张悦然告别"青春写作"的路依然漫长。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张悦然 《茧》 青春写作 创作转型 历史书写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当曾经凭借“在青春里写青春”踏入文坛的80后作家逐渐步入而立之年,那些稚嫩又真诚的青春呓语、私人情感已不再为他们熟悉和拥有。(1)与此同时,大多数读者也慢慢在大众传媒的过度包装和渲染中厌倦了他们或叛逆不羁、或“明媚而忧伤”的文字。到这里,80后作家们似乎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丽丽;;极端,酷冷的青春写作——论“80后”作家张悦然[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2期

2 王冬静;;张悦然小说的修辞艺术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3 温凤霞;;逾越死亡的飞翔——读张悦然《十爱》[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4 刘赛枚;;张悦然文学语言的语义表达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刘桂茹;;“玉女”的忧伤与残酷——张悦然小说浅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孔令柱;;张悦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葛晓磊;;张悦然小说的悲剧描写[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徐歪歪;儿童不易,张悦然不易[J];同学;2005年09期

9 赵静;;冷眼阅读张悦然[J];山东文学;2006年02期

10 罗雪挥;刘芳;;张悦然:没有人给我们一条救命的绳索[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熙涵;;当“80后”遭遇前辈作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2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娟;张悦然: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文学[N];文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张悦然首次撰文反思“80后”[N];文汇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卿;张悦然:卖梦为生呓语生涯[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4 卧崂子;张悦然,纯文学不是喊出来的[N];文学报;2005年

5 ;张悦然:写作只为稀释寂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香;张悦然:“80后”文化标本们面临挑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盛韵 石剑峰;张悦然谈八○后作家办刊[N];东方早报;2011年

8 霍艳;张悦然:一个青春作家的成长轨迹[N];文艺报;2013年

9 采访者:本报记者 吴小莉 受访者:张悦然;张悦然:文字改变我的容貌和气质[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广文;张悦然等29位作家受聘北京作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舒;市场与梦幻的技艺—张悦然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莫灵芝;从“偶像”写手到青年作家—张悦然小说创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琰;张悦然小说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盼;张悦然小说中的比喻修辞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佳恩;张悦然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程瑞瑞;忧伤青春的另类歌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澄安;张悦然小说的青春世界:困境中的人性关怀与唯美救赎[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芳;试论张悦然小说的阴郁性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匡杨乐;张悦然小说语言的超常搭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董爱红;张悦然与春树小说比较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7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47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