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学者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 比较研究 类型研究
【摘要】:日本的民间故事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并且继承了柳田民俗学的传统,认为民间故事的研究必须尊重现实社会中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一点在日本学者严格的取材态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仅关注文献资料,也十分重视口头传承中的民间故事。改革开放后两国民间故事交流日益频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硕果累累的时期。在这近三十年间,日本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个角度对我国民间故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以日本学者对“烧炭翁”故事的研究为例,通过对故事的类型定义、起源和流传问题、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等角度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视角多样性的特点。日本民俗学发展受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的影响,通过观察同种族的国民,深入阐述日本的民族特性,用极端的“一元论”解释日本文化的发源,未从东亚的整体视角研究问题。但后来的学者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研究方式的局限性,逐渐开始关注别国的民间故事,如伊藤清司通过对“桃太郎”故事的研究,做出了该故事起源于中国的推断。从“桃太郎”故事研究中能看出日本民间故事的研究逐渐走出“一国民俗学”的框架,由最初的“一元论”向“多元论”或“传播论”发展。通过了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这一阶段日本学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概况和特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推动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编纂一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对于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来说是当下紧迫而又必要的任务,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域性索引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民间故事研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日本学者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 比较研究 类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0.1 选题来源、背景及意义7-8
- 0.2 相关研究综述8-11
- 0.2.1 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8-10
- 0.2.2 研究内容和结构10-11
- 第1章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成果概况11-20
- 1.1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开端11-12
- 1.2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初步展开12-14
- 1.3 日本学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深入展开14-15
- 1.4 日本学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研究视角的开拓15-20
- 第2章 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主要特点20-30
- 2.1 研究视角的整体性—以对“烧炭翁故事”研究为例20-24
- 2.1.1“烧炭翁”故事类型定义20-21
- 2.1.2 日本学者对“烧炭翁”故事的结构研究21-22
- 2.1.3 日本学者对“烧炭翁”故事起源与流传问题研究22-23
- 2.1.4 关于“烧炭翁”故事的文化内涵23-24
- 2.2 研究方法的综合性24-27
- 2.2.1 重视比较研究24-26
- 2.2.2 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26-27
- 2.3 取材的慎重和广泛27-30
- 第3章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反思与展望30-38
- 3.1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反思30-33
- 3.1.1 从一元论到传播论30-32
- 3.1.2 文化人类学视角故事研究反思32-33
- 3.2 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启示和展望33-38
- 3.2.1 日本学者民间故事研究启示33-35
- 3.2.2 关于中日韩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问题的思考35-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3-44
- 附录44-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森;一部原创作的力作——《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出版[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3 张冠华;病态的自尊及其它——中国民间故事副作用之我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冠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态寓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冠华;;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J];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6 孙昕;;创新与超越——从《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出版;2007年06期
7 陈静;;中国民间故事中“智慧老人”形象特征探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搜集与讲述研究的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中国民间故事史》[J];民俗研究;1999年03期
10 黄泊沧;;名符其实的“大观”——读《中国民间故事大观》[J];民间文化;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保明;;难忘逝去的珍贵岁月——钟敬文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首卷本[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2 ;关于加强《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3 郑土有;;倡导·实践·探索——钟敬文先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贡献[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4 ;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研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5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特色与价值——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钟敬文先生[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明;《中国民间故事全书·黄山市卷》首发式举行[N];黄山日报;2012年
2 王民;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引来一群美国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 张莹莹;保护民间文化遗产[N];秦皇岛日报;2007年
4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林继富;百年来中国民间故事的集录[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张玲;《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推出秦皇岛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守华;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N];光明日报;2012年
7 吕天璐;出版界支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刘萍;耿村: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N];河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芹 徐志雄;大山里的“龙传说”[N];常德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程国媛;孩子要读什么样的书?[N];山西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皮听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D];湘潭大学;2016年
2 刘小方;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最小的女儿获胜”或“最小的儿子获胜”母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0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5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