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昆仑”:三千年的观念误读
本文关键词:“河出昆仑”:三千年的观念误读
【摘要】:"河出昆仑"是我国古代先民认知自然所形成的理念,沉淀并凝聚着巫觋传说、天地神话等古老的文化基因,其后杂糅象数易学及卦气理论,尤其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最终成为多种思想与观念的集合体。研究者如果不进行整体观照,仅就其中任何一种观念或理论溯源并推求其理,方向与结论都将是错误的。先民认为,昆仑是天地中柱,"河水出焉",于是寻找"昆仑"的活动持续了两千多年,也争论了两千多年,却没有得到任何有说服力的答案。实际上,问题的本原就是错误的。如果说"河出昆仑"是一种认知,莫若说是一种理念。"昆仑"是传说的、神话的、观念的,所以显得神秘和缥缈;"河出昆仑"是"山水同原"理论观念的分化,是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化的产物,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在检讨先秦"河出昆仑"文献生成的过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昆仑"承载了多种观念以及思想,既是巫觋通天祭坛的演化,又是天地开辟混元之气的象征,还掺杂着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的天文星占理论,同时残留了"太一生水"的理论痕迹。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黄河 昆仑 神话 巫觋 阴阳五行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谶纬与汉代诗学研究”(11BZW032)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战国末期,屈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昆仑县圃,其居安在?”(《天问》)实际上,不仅县圃,就是昆仑山的存在也应该质疑。杨廉云:“求黄河而不于昆仑,求江汉而不于蟠冢、岷山,可乎?”[1]在清代之前,“河出昆仑”的观念一直占据着人们的思想。诗人云:“河出昆仑中,长波接汉空”(唐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竹书《容成氏》所见的九州[J];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2 方殿春;魏凡;;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6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健一;胡松梅;王谦;岳明;;陕西咸阳秦汉甘泉宫遗址调查获重要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5年
2 杨永林;张哲浩;;石峁遗址考古发掘有新收获[N];光明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广林;翟超;;对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年代的认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2 王洪军;;“河出昆仑”:三千年的观念误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杜博瑞;;甘青地区先秦时期的火烧坑遗迹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邓淑苹;;玉礼器与玉礼制初探[J];南方文物;2017年01期
5 肖波;А.Л.扎伊卡;;亚洲北部地区“水珠形”眼睛人面像岩画年代研究[J];北方文物;2017年01期
6 李其霞;;《楚辞》之崇香及先秦香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沈学英;;信仰观念下的契丹族萨满响器——以出土陶鼓和铜铃为例[J];音乐探索;2016年03期
8 田君;;论礼学脉络与礼学史分期[J];孔子研究;2016年03期
9 陶建英;;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10 李伯谦;;略论陶寺遗址在中国古代文明演进中的地位[J];华夏考古;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余惠;;包山楚简读后记[J];考古与文物;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宇亮;;《离骚》之“昆仑”新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汤洪;吴s,
本文编号:955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5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