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课程如何走出教学困境87

发布时间:2016-08-19 09:11

  本文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如何走出教学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古代文学》课程如何走出教学困境;[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的思;[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担负着传承;一、改变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古代文学虽然产生的时间距今久远,但它所反映出的人;二、引导学生从古代文学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大

《古代文学》课程如何走出教学困境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的思想也影响到现代大学生,他们认为学习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用处,学习热情不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改变这种尴尬境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古代文学》“无用”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贴近现代生活,利用古代文学中的丰富资源,挖掘出古人智慧、经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出健全、高尚、独立、适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担负着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沟通古今的重要使命。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学生就业的困难,当前许多院校古代文学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接受状况普遍较差。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学习古代文学距离现代生活太遥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用处,学习毫无意义。在学生看来,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学习“无用”的古文,远不如学习外语、计算机来得实际。在他们看来,古代文学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学习传统文学,根本无法适应现今飞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方式落后,几乎完全是一种功利性的”应试”教育。要改变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古文有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改变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古代文学虽然产生的时间距今久远,但它所反映出的人性精神却是古今相通,生生不息的,它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的身心问题、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追求等,是人类从古到今都在思考的问题,古代文学中所蕴涵的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通过学习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健全当代人的精神。因此,针对现实状况,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仅是围绕文学作品分析讲解这种教法,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文学作品中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贯通古今,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从不同角度找到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从古代文学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力量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有的观念,但如果连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都不了解,“热爱”又从何谈起?失去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和信仰,学生会在当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下,失去方向陷入迷茫。在中国古代,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都和他的国家休戚相关,年轻时,在内政外交方面不懈努力,使楚国曾出现“国富而法立”的政治局面。后来被楚国贵族谗言诋毁,流放江南荒山之中,过着孤独凄苦的流亡生活,“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他仍然心系祖国安危,哀叹民生多艰,痛恨祸国殃民的群小,感念于自己的悲惨遭遇,写下大量诗篇,用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人民的忠贞和忧虑。最终,痛感国家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以身殉国。

杜甫的诗是时代风云、社会现实和诗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被人们誉为“诗史”。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急剧衰落,叛军长驱直人,战火烧遍了中原,王朝政权一度摇摇欲坠,关注国家命运变成了杜甫诗歌中非常突出的内容。当他目睹长安陷落、国破城荒的景象时,写下了《春望》这千古传颂的爱国诗篇。为祖国残破而忧,必为收复失地而喜,当诗人流寓梓州时,忽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写成他“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和还乡快意,表现出真挚的爱国之情。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风尚,岳飞“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在古代,像这样的爱国志士,不胜枚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的立身准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大学生应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这些崇高的精神力量,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塑造独立人格

现代社会,大学生生活道路较为平坦顺畅,容易导致他们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感情脆弱。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困惑、挫折,如学习、就业上的失败,理想与现实上的巨大反差,人际交往中的困难等。稍有不如意或遇到一点挫折就唉声叹气,甚至寻死觅活。近些年,高校学生因就业、恋爱等原因自杀的事情屡屡发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独立、和谐的人格,引导学生与优秀的作家作品对话,体会人生的意义,就成为古代文学教学新的目标。如孔子提倡“仁”“礼”,在家庭生活中要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继而扩展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对人的普遍关怀,拥有这种伟大的情怀使我们在立身处世中永立于不败之地,他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引导他们读苏轼的诗词,“人与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往今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既然挫折困难都是必然的,那么就应该乐观地对待生活,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像苏轼那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险,犹如自然界的风雨,但他在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中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坦荡又傲岸不凡。风雨总要过去的,风雨过后,依旧归于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种对待打击和挫折泰然自若、随遇而安,这种乐观的态度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使他得以保持心理的平衡,直到走完人生之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诗人面对苦难时豁达的生活态度,从中汲取对抗挫折和困难的精神力量,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使学生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食粮,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强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这是古代文学给我们当代人的启示,也是古代文学能够获得吸引力,,赢得学青睐的根本之所在。

  本文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如何走出教学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97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