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0 04:05
本文关键词: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依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明确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提高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住院于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策略,主要从形成保护动机的威胁评估(严重性、易感性、内部收益及外部收益)和应对评估(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及反应代价)的七个变量着手,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生理指标来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和生理指标的区别。结果:1.两组患者中,对照组失访5例,实验组失访4例,最终完成随访共9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经济、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可比。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比较:实验组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其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及自我效能得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这种差异仍持续存在(P0.05)。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实验组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各生理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3个月比较这种差异仍持续存在(P0.05)。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保护动机理论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对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控制并不显著。2.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及自我效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而情绪管理改善并不明显。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关键词】:保护动机 自我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英文缩略词12-13
- 第1章 绪论13-15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2
- 2.1 保护动机理论的背景及概念15-16
- 2.2 保护动机理论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16-20
- 2.2.1 PMT在慢性病中的应用16-18
- 2.2.2 PMT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8-19
- 2.2.3 PMT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19
- 2.2.4 PMT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19-20
- 2.3 保护动机理论在吸烟、跌倒、晒伤的应用20-22
- 2.3.1 吸烟20
- 2.3.2 跌倒20
- 2.3.3 晒伤20-22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2-31
- 3.1 研究对象22-23
- 3.1.1 病例来源22
- 3.1.2 病例纳入标准22
- 3.1.3 病例排除标准22
- 3.1.4 病例分组22-23
- 3.2 研究工具23-24
- 3.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23
- 3.2.2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3
- 3.2.3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23-24
- 3.2.4 研究对象的实验室生理指标24
- 3.3 研究流程24-25
- 3.4 干预方法和内容25-28
- 3.4.1 对照组25
- 3.4.2 实验组25-28
- 3.5 质量控制28-30
- 3.5.1 设计阶段28
- 3.5.2 预实验28-29
- 3.5.3 研究小组人员培训29
- 3.5.4 复诊时间29
- 3.5.5 依从性29
- 3.5.6 生理指标的监测29
- 3.5.7 问卷填写29-30
- 3.6 伦理问题30
- 3.7 统计学分析30-31
- 第4章 结果31-39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的比较31-33
-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比较33
- 4.3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33
- 4.4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比较33-34
- 4.5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的比较34-35
- 4.6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比较35
- 4.7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的比较35-36
- 4.8 实验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比较36
- 4.9 实验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各生理指标的比较36-37
- 4.10 对照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比较37
- 4.11 对照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各生理指标的比较37-39
- 第5章 讨论39-44
- 5.1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39
- 5.2 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39-41
- 5.3 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41
- 5.4 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41-42
- 5.5 不足之处42-43
- 5.6 展望43-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1
- 附录51-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娜;侯爱和;刘丽;高旭东;;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2 周娜;侯爱和;刘丽;高旭东;;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年04期
3 何炜;耿桂灵;钱湘云;;保护动机理论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分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30期
4 花云;;保护动机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烁;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知识、行为、生化指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莉;TPB与PMT组合视角下的移动健康服务用户行为意愿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3 顾岩;保护动机理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杨华;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杨青;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冯萍;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年
7 钱湘云;保护动机理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应用[D];南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5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0651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