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重症监护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ICU治疗后生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oler,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864篇文献中筛选29篇(样本量为5125例),纳入危险因素115个,仅女性、受教育水平、Clarlson共病指数、氢化可的松的使用、镇静剂的使用、精神疾病史的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OR/RR及95%CI分别为1.39(1.17,1.66);0.88(0.80,0.97);1.31(1.03,1.65);0.13(0.04,0.39);3.70(1.7,8.05);3.75(1.96,7.18),是ICU治疗后PTSD的预测因素。结论目前ICU治疗后PTSD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尚不足,且PTSD评价标准和随访时间差异较大,尚需更多设计严谨、评价标准和随访时间统一的原始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5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C19008) 福建省杰出青年教师人才支持项目(JA12165S)
【分类号】:R472.2
【正文快照】: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lic stress disorder,PTS D)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的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持续的高瞥觉和丨"丨避1 PTSD已经被大量的灾难性事故、战争等创伤事件幸存者所证实,其发生率为丨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丽;罗利;胡蓉芳;;ICU相关记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年24期
2 叶迁乐;马红;;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烁;侯婉玲;胡蓉芳;黄丽;;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年08期
2 郭晓岚;赵艾;问芳芳;刘媛媛;郎红娟;;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体验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年21期
3 耿亚琴;刘婷;丁红霞;丁瑜;胡秋霞;;延续性护理在呼吸衰竭病人从ICU转入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4年36期
4 侯生荣;;ICU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以环;王俊清;张华娜;;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2 朱仕超;李小麟;黄雪花;陶庆兰;吴学华;蒙雅静;刘晴晓;许家军;李娜;;玉树地震伤员急性应激期睡眠问题分析[J];华西医学;2011年02期
3 田蕊;辛哲;高小雁;;ICU患者的事实记忆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报;2011年03期
4 郑瑞双;李乐之;;ICU病人的睡眠状况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年05期
5 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黄国平;张亚林;向慧;周云飞;;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在女性犯人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1期
7 陈晓荣;危重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04年04期
8 郑振东,谢晓冬;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冈,刘金凤;癌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2 ;神经官能症[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3 孙晓春,喻剑峰,余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4期
4 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5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6 徐勇,张克让,杨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7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8 潘光花,王鹏;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9 张克让,徐勇,刘中国,杨辉,宋丽萍,薛云珍,卢莉,彭超英,车志强,武海涛,原天岗,冯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和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10 孙萍;王兴荣;;1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1081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08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