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抚触可减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抚触可减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的方法及对改善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抚触,观察其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呕吐等症状有显著缓解,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新生儿进行抚触可有效缓解其喂养不耐受症状,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单位】: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二科;
【分类号】:R473.72
【正文快照】: 早产儿因为肠道发育欠佳,故在出生后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使其发生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导致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加重病情[1]。为了研究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的方法及对改善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的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分娩的60例早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天云;;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年04期
2 陈波;;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4年10期
3 李建英;王冬蕊;何冬慧;王雅坤;;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4年12期
4 肖电子;;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翠萍;庞红艳;罗斌;蒋清秀;罗琴;;早期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07期
2 陈丽兴;陈艳;;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年07期
3 郭慧芬;杨晓蕾;;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年03期
4 郝群英;聂慧;;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03期
5 袁磊;;新生儿抚触可减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年10期
6 王仁媛;轩妍;刘清华;符晓虹;;NNS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和体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年20期
7 宗文华;肖红;;抚触对新生儿营养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6年08期
8 周银霞;;新生早产儿喂养困难应用抚触治疗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20期
9 黄雅琴;;抚触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年04期
10 孟红艳;李炳;黄霞;;1例幽门前瓣膜合并肠旋转不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2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英;吴荣芳;;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5期
2 刘树艳;;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04期
3 代云翠;;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23期
4 张文祥;;腹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33期
5 邹冬梅;曹素梅;白瑞云;赵美林;;新生儿抚触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30期
6 何梅香;韩叶;张英霞;;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年18期
7 李女好;刘丽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12期
8 亢安娜;张新艳;刘波;张菁;余晓姗;刘婷;;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02期
9 徐兰飞;曹旭英;金志彪;;非营养性吸吮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02期
10 任香娣;彭艳;孙献梅;;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处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8期
2 任丹;余静;管利荣;江南;胡煜;魏丽蓉;侯怡;;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7期
3 贾雁平,石霖;苯丙酸诺龙对早产婴喂养不耐受及贫血的干预治疗[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3期
4 谢彦奇;陆俏群;;不同血药质量浓度氨茶碱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4期
5 舒桂华;朱玲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6期
6 陈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8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年25期
7 陆彩霞;韦露明;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对营养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8 裴怀腾;霍晓慧;赵宏;;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08期
9 邓业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年02期
10 吴月超;林菊;杨善浦;王晓斌;万玲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宝金;徐凯虹;万瑜;江丽华;;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鼓励性喂养[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彦萍;潘家华;陈名武;;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芦惠;帅向华;袁静泊;黄先玫;;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芦惠;帅向华;袁静泊;黄先玫;;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汤晓丽;杨江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郑梅;刘亚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7 韩金芬;许建文;王家勤;陈艳霞;吴伟;;优甲乐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8 银羽;;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田鸾英;高武红;易烈致;谢雨芳;孙彦香;;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郑戈;涂芳芳;金国信;章国忠;项文娜;曾琦丹;;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陆彩霞;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3 徐艳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陈健平;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唐小丽;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唐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何丽兰;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与胃液pH值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8 刘巧玉;四君子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翠菊;酪酸梭菌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盈;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1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25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