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产后抑郁症 护理干预 产妇心理 postpartum EPDS 心理疏导 轻度焦虑 初产妇 抑郁倾向 中度焦虑
【摘要】:正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女性生产之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产后性激素、社会和心理因素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的变化所造成的症状~([1])。产后抑郁症主要在产后6周内发生,抑郁症状可能会持续整个产褥期,在产后3~6个月可自行恢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其预防主要是通过产前针对性的心理疏导~([2])。本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473.71
【正文快照】: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女性生产之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产后性激素、社会和心理因素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的变化所造成的症状[1]。产后抑郁症主要在产后6周内发生,抑郁症状可能会持续整个产褥期,在产后3~6个月可自行恢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波,盛苏娜,翟书涛;产后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杜义敏 ,汪向东;产后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3期
3 陆亚文,吴怀安,闫小华,徐宏里,郑铮,李英霞;产后抑郁症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4 杨海峰;产后抑郁症的防治[J];职业与健康;2004年01期
5 武春鸿,亓恒燕;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08期
6 龚菊莲,朱锐明,施和勋,傅文农;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162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0期
7 梁海英,陈兢思,何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5年05期
8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5年05期
9 罗阳,薛敏;从系统论看产后抑郁症病因及防治[J];医学与社会;2005年08期
10 祝贺;宋琳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马海鸥;孙晓杰;;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玉桃;;产后抑郁症的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红菊;;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以及护理[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晓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分娩过程的相关性研究[A];2008年中国岭南护理学术讲坛论文集[C];2008年
4 孙瑛;;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晓静;;产后抑郁症防治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林秀英;;26例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周宏辉;;产后抑郁症45例临床对照研究[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怀英;;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群杰;;产后抑郁症对婴幼儿的危害及预防对策[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殷海燕;;浅述产后抑郁症的护理[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安康医院 孙秀娟邋刘宜东;男性也患产后抑郁症[N];健康报;2007年
2 编译 王炜;男性也患产后抑郁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产后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回事[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王也;新妈妈,警惕产后抑郁症[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趾祥;男人也患产后抑郁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谭年琼;产后抑郁症并非女性专利[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本报记者 郭静 实习生 贾亚敏 王诗霖 通讯员 邓爱文;产后抑郁症易夺年轻妈妈生命[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峰;谨防产后抑郁症影响孩子[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鲁海燕;妇女产后如何预防抑郁症[N];华夏时报;2004年
10 邓娅莉;产后抑郁症是咋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娟;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脑区激活与情绪反应特征[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丽芳;产后抑郁症发生因素的综合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张柳;产后抑郁症预测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肖瑶;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病例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培培;产后抑郁症发生现况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丹阳;产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产后抑郁症关系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陈洪琳;俞募通经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罗阳;性激素及神经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李娟;济南市产后抑郁症的筛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玲玲;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模式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年
10 张国琴;孕期营养、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0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