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管通道器材对静脉损伤的对比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11:02
本文关键词:三种血管通道器材对静脉损伤的对比实验研究 出处:《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应用三种血管通道器材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穿刺部位红肿、血管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血管渗漏性,内皮细胞凋亡,对比三种血管通道器材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差异性。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两组均采用同体自身对照实验方法。实验Ⅰ组(24)右耳缘静脉为导管头皮针组(导管组),采用24G一次性使用导管头皮针穿刺;左耳缘静脉为钢针头皮针组(钢针组),采用五号半钢针头皮针穿刺。其中15只连续穿刺3d,穿刺后均保留5h,分别在第1d、第2d、第3d三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穿刺部位红肿、血管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内皮细胞凋亡;另外9只双耳连续穿刺3d,在第1d、第2d、第3d穿刺后4h经导管头皮针和钢针头皮针分别注入伊文氏蓝溶液(Evans blue,EB)2ml/kg,保留1h后取材,观察血管渗漏的情况。实验Ⅱ组(8)右耳缘静脉为导管头皮针组(导管组),采用24G的一次性使用导管头皮针穿刺,其中5只连续穿刺3d,穿刺成功后保留5h,在第3d取材,观察穿刺部位红肿、血管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内皮细胞凋亡;另外3只连续穿刺3d,在第3d穿刺后4h经导管头皮针注入伊文氏蓝溶液2ml/kg,保留1h取材,观察血管渗漏情况;左耳缘静脉为静脉留置针组(留置针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穿刺,其中5只穿刺成功后保留3d,在第3d取材,观察穿刺部位红肿、血管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内皮细胞凋亡;另外3只穿刺后保留3d,在第3d经静脉留置针注入伊文氏蓝溶液2ml/kg,保留1h后取材,观察血管渗漏情况。结果:实验Ⅰ组:①肉眼观察:钢针组第2d、3d发生红肿;导管组3d内无红肿。②光镜下观察:炎症反应第3d钢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P=0.044);血栓形成钢针组与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酶标仪法检测:血管渗漏情况钢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3,P=0.001);④Tunel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程度在第3d钢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P=0.044)。实验Ⅱ组:①肉眼观察:留置针组第3d红肿,血管呈条索状;导管组3d内无红肿。②光镜下观察:炎症反应留置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P=0.044),血栓形成留置针组与导管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酶标仪法检测:血管渗漏情况留置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63,P=0.011)。④Tunel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程度留置针组大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P=0.044)。结论:①钢针头皮针穿刺第3d血管损伤程度大于导管头皮针,可能与钢针头皮针机械切割再损伤、血液渗漏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②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损伤程度大于导管头皮针,可能与机械摩擦、静脉留置、血流剪切力改变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姣;陈明霞;;静脉留置针针头表面附着物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6期
2 刘青焱;阳艾玲;汪贵宇;刘兴铃;葛方群;张琳;刘珉甬;;导管头皮针与钢针头皮针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陆云;;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09期
4 贾艳焕;李育玲;赵君;;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4年18期
5 荣德明;姚荣芳;;留置针与头皮钢针在儿科门诊输液的对比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6 赵小祺;王春光;王小荣;赵自刚;;缺氧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良培;基于DSP的双波长激光扫描静脉显影仪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5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158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