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监测仪应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监测仪应用的研究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PICCO监测仪在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对于监测循环血容量的临床价值,提高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诊治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24例,且所有患者的APACHEⅡ15分,均行PICCO监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经股动脉置入股动脉型热稀释导管,PICCO监测置管时为T0,每小时进行一次热稀释测量,持续测量6h,并以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指导进行PICCO液体管理。结果将GEDVI作为循环血容量的判断标准,分析CVP对低血容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100.0%、100.0%、67.0%;CVP对高血容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9.0%、58.0%、23.0%、51.0%;CVP与CI、GEDVI、EVLWI无相关性,但GEDVI与CI、EVLWI有相关性;CI与GEDVI的变化成一致性,而CI与CVP的变化成相反趋势。结论行PICCO监测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CVP对于低血容量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而GEDVI能够有效反映心脏的前负荷,对于低血容量的敏感性较高,其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有更高的应用价值,PICCO监测能够有效降低CVP对低血容量敏感度较低造成的液体复苏不充分现象。
[Abstract]:The sensitivity , specificity ,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CVP to low blood volume were 5.0 % , 100.0 % , 100.0 % and 67.0 % , respectively .
【作者单位】: 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永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142102310427)
【分类号】:R459.7
【正文快照】: 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状之一,也是导致ICU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目前医学界对于该病的治疗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许多观念,其中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是该病的重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1]。笔者主要分析了PICCO监测仪在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林国通;恙虫病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5期
3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4 ;腹膜炎与感染性休克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5 唐晓勇;感染性休克一例惨痛教训[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6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7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张坤;钟桂华;林华;江艺;谢海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9 陈霞;;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杜昌辉;安丽娅;刘丽萍;;感染性休克43例临床救治分析[J];新疆医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桂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志兰;余屯德;;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王志强;;肉苁蓉成分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保记;;321例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李惠;;中西医结合抢救感染性休克7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邱海波;杨毅;;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连庆泉;;《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激素选择问答[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农村感染性休克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刘玉君 朱丽琴;血液净化技术救活感染性休克患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刘锦;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李水银;感染性休克的中医急救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克亮;感染性休克T多糖包被降解与组织灌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李素玮;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史克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大鼠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张宏民;严重感染心功能抑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谢志毅;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云状;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波;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郭志利;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文亮;感染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和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汪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徐燕;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杨爱祥;感染性休克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35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