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芽孢杆菌XZ7中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藏芽孢杆菌XZ7中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出处:《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Amicoumacin 芽孢杆菌 Bacilosarcin 葡萄球菌 细胞毒活性
【摘要】:采用UPLC-DAD-MS分析发现西藏当雄土壤来源芽孢杆菌XZ7发酵液中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并利用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现的3个Amicoumacin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Bacilosarcin A(1)、Bacilosarcin B(2)和Bacilosarcin C(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4~16μg/m L);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IC_(50)值为2.8μM。同时,化合物2对MCF-7和He La肿瘤细胞也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_(50)值分别为6.2μM和4.0μM。
[Abstract]:UPLC-DAD-MS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Amicoumacin compounds in XZ7 fermentation broth of Bacillus sp. from Dangxiong soil in Tibet. Three Amicoumacin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reversed-pha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UV spectrum,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data and literature comparison, thre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1 Bacilosarcin AH-1). Bacilosarcin Bn2) and Bacilosarcin Cf3). The results of bacteriostatic test showed that compound 2 had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y o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results of cyto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compounds 1 and 2 had a high inhibitory effect on HepG2 tumor cells, and compound 2 ha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HepG2 tumor cells. The inhibitory value of compound 2 was 2.8 渭 M. at the same time. Compound 2 also had a strong cytotoxic effect on MCF-7 and He-La tumor cells. The IC50 values were 6.2 渭 M and 4.0 渭 M,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2834和8117296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54223)
【分类号】:R446.5
【正文快照】: Amicoumacin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8-羟基-3,4-二氢异香豆素母核结构(如图1所示)的抗生素,自1975年第一个明确报道结构的化合物Baciphelac-in[1]发现至今,天然来源的此类化合物至少已发现36个,产生菌绝大多数是芽孢杆菌。由于携带的羟基化酰氨基侧链不同,使该类化合物结构多样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关树文;安伟;史艳宇;王伟;董巧红;张爽;辛若竹;;分子生物技术在芽孢杆菌快速鉴定的应用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02期
2 周静;黄晓辉;肖冰梅;林丽美;胡汝晓;肖嫩群;龚力民;;一株多功能芽孢杆菌的鉴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9期
3 付燕,娄君,陈玲珍;变形梭状芽孢杆菌在体内的克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年06期
4 王德培;房健慧;孟慧;刘瑛;;芽孢杆菌BI1的鉴定及其抑菌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年03期
5 郑学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所致腹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调查[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5年01期
6 岳鹏;;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蔬菜水果中的芽孢杆菌[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13期
7 邢沫;院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腹泻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8期
8 江娟;邹远军;张云玲;刘红;胡少南;郑一敏;;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4期
9 胡云建,胡继红,陶凤蓉,张秀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检测与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冯瑞山;陈建华;盛勤;吴梧桐;;软化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红;林乃铨;林营志;刘波;;芽孢杆菌分类与应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国红;刘波;林乃铨;林营志;;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忠梅;王琦;梅汝鸿;;植物内生芽孢杆菌作用机理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宁华;孙群;杨志荣;;对滇池中具有溶藻能力的芽孢杆菌初探[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桂君;尚宏忠;;生防菌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拮抗性实验[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潘康成;冯兴;崔恒敏;张亚兰;赵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口服枯草芽孢杆菌后肠道芽孢杆菌数量变化[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石明旺;李央央;;一株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研究[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梅影;戴顺英;彭可凡;;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的重组质粒向其他芽孢杆菌的转移[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9 王勇军;王慧敏;齐俊生;王琦;梅汝鸿;;芽孢杆菌基因缺失体系的建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罗远婵;张道敬;魏鸿刚;李淑兰;沈国敏;李元广;;多粘类芽孢杆菌农用活性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芳 编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快速传播[N];北京科技报;2013年
2 潘康成邋杨汉博;饲用芽孢菌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记者 高建进;我国发现地球微生物新种:兵马俑芽孢杆菌[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记者王俊鸣;美发现抗病毒孢子的人体抗体[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舵;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及芽孢杆菌处理后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汪洋;芽孢杆菌染色体编辑系统构建及三种抗真菌物质合成的遗传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焦凌霞;DnaK基因调控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嗜酸耐热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伟;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拮抗菌株的筛选及TasA基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张振华;生防多粘芽孢杆菌SQR-21的定殖与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黄琴;芽孢杆菌影响Caco-2、RAW264.7细胞及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丁延芹;固氮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glnB基因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龚萌;芽孢杆菌PY-1的菌种鉴定及其抗真菌产物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和结构鉴定[D];四川大学;2006年
9 程波财;抑制镰刀菌及降解两种真菌毒素的益生菌筛选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史劲松;耐冷菌Bacillus cereus SYP A2-3产冷适蛋白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影;益生芽孢杆菌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继兵;五株芽孢杆菌新种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超;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与铀、铬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若岚;乌鸡源芽孢杆菌与中草药配伍对乌鸡生长性能与免疫性能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宝翠;猪源益生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抑菌活性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国红;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其相关属的分类系统演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马顶虹;萎缩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的制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袁金凤;鸡源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益生特性[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璐;饲用芽孢杆菌产品益生特性的体外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李强;昆虫肠道芽孢杆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表达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4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40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