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4年至2014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拉氧头孢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本文选题:拉氧头孢 切入点:体外抗菌活性 出处:《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拉氧头孢对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2004-2014年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细菌,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对2004年至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MIC结果统一进行药敏判定,获得细菌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对全国23座城市29家医院的1117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66.5%,45.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除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外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率大于93%;肠杆菌科细菌对拉氧头孢、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保持较好抗菌作用,其中拉氧头孢对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分别为97.8%,95.1%。10年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尤其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增高明显。结论拉氧头孢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较好体外抗菌活性,对ESBLs阳性、阴性菌抗菌作用相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xycephalosporium against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Grade 3A Hospital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4. Methods Clinical isolates of bacteria were collecte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determined by standard Agar dilution method. The MIC results of Enterobacteriaceae from 2004 to 2014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drug sensitivity. Results 11175 clinical isolat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29 hospitals in 23 cities were detected by MIC. The positiv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extended-spectrum 尾 -lactamases were as follows:. The bacteria of Enterobacteriaceae have goo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carbapenems, Besides Klebsiella pneumoniae, Proteus, Morgan, Providence, the sensitivity rate of Enterobacteriaceae is greater than 93um, and Enterobacteriaceae also has a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lacticocephalosporium, amikacin, piperacillin / tazobactam.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Lactocephalosporium to ESBLs 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97.8 and 95.1.1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teste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the rate of resistance to cephalosporin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lusion Loxocephalosporin has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in vitro and has simila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SBLs positive and negative bacteri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文;;471株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及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2 王慧;;肠杆菌科细菌快速鉴定管(Ⅱ型)[J];湖南医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3 诸培明;用微机检索肠杆菌科细菌[J];临床检验杂志;1987年02期
4 冯明年,刘志琛,,李世福;肠杆菌科细菌的计算机鉴定[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周海凤,晏秀英,宫志芳;应用三种编码与常规法鉴定肠杆菌科细菌的结果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检验;1995年02期
6 姜杭华,吴振安;肠杆菌科细菌糖快速生化反应实验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3期
7 刘丽文,赵延昌,李森,陈正荣,王艳华;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表型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8 于建华,闫文婧;肠杆菌科细菌编码微量鉴定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3期
9 王志刚;电脑智能在肠杆菌科细菌分析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年06期
10 徐岷,王玉萍,冯羡菊;肠杆菌科细菌684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云;苏小燕;梁珍珍;;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史芳静;黄文祥;杨均均;辛小娟;刘成伟;李崇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潘世扬;;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俞云松;;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昭丽;王霆;;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耐药趋势的国内文献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乔登嫣;邢福军;梁勤;;甘肃省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罗鹏;张莉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敏感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贤君;李克诚;韩立中;陈慧红;倪语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基因型研究[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孙英姿;王华强;孙颖;梁冰;;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方志军;周虹;方金峰;刘耀煌;;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分析[A];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 徐英春;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十分明显[N];健康报;2008年
2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肖永红;医院抗感染:新型抗菌药走上前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脓胸[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加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吕月蒙;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特征、耐药机制及药物发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淑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鹏;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胡付品;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所致医院感染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马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NDM-1基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仉英;转座子和质粒对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水平播散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王云娟;细菌耐药性分析及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娟;抗生素管理及手卫生对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林庆安;上海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药敏监测[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6 姚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抗生素耐药性分析以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D];吉林大学;2007年
7 童先丽;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解春宝;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9 安淑娟;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研究及耐药性变迁[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张成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测及同源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8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57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