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骨髓瘤中的应用进展
本文选题:多发性骨髓瘤 切入点:扩散磁共振成像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发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以高对比度、高敏感度、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骨髓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WB-DWI不仅提高了病灶检出率,在MM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WB-DWI在MM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Multiple myeloma (MMM) is a malignant tumor characterized by monoclonal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plasmacytes. WB-DWI) is highly contrast and sensitive.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eproducibility have become the main imaging methods for bone marrow lesions. WB-DWI not onl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but also incre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bone marrow lesions. It is also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M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WB-DWI in MM.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分类号】:R733.3;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景勃,侯丽君,何志国,朱旬;仅尿中发现骨髓瘤细胞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8期
2 姚育亚;严壮志;陈玉;刘书朋;;骨髓瘤细胞克隆斑图像的分割[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年05期
3 傅文海;汤日杰;王峻;傅东海;;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上海医学影像;2009年02期
4 鲍od屸;孙鼎元;李瑞宗;祁宝兴;;骨髓瘤(附21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杂志;1960年10期
5 郭品娥,周道银,王学,惠小阳;胸腔积液中查见骨髓瘤细胞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1期
6 潘耀柱;陈协群;高广勋;顾宏涛;张永清;董宝侠;白庆咸;朱华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逆转黏附诱导的骨髓瘤细胞的耐药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2期
7 Peter West;元静;;骨髓瘤新旧疗法让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6期
8 潘耀柱;白海;王存邦;;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黏附[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13期
9 杨文江;连业钦;夏同敬;;骨髓瘤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梁兴东;容亓;韦廷安;;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骨髓瘤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内科;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薇;陈世伦;刘晋伟;李欣;夏成青;齐曼;;白细胞介素-2激活骨髓抗骨髓瘤活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高巍然;侯健;熊红;;2-甲氧基雌二醇对原代骨髓瘤细胞分化作用初探[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高巍然;侯健;熊红;;2-甲氧基雌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高巍然;侯健;熊红;;2-甲氧基雌二醇对原代骨髓瘤细胞分化作用初探[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杨肃文;金红;钟玉虹;王伟;;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别正常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庄俊玲;王玄;武永吉;张洁萍;;骨髓基质细胞和黏附分子对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赵冠飞;翟玉华;孙卫红;刘金英;王清涛;;非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浅析[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侯健;;靶向未折叠蛋白反应途径治疗骨髓瘤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邹剑峰;姜华;侯健;;修饰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诱导骨髓瘤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由希雷;王永明;;多发骨髓瘤并发肾损害的血液净化治疗[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开启治疗骨髓瘤之门[N];健康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玉祥;如何诊断治疗骨髓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徐凯;骨髓瘤易误诊误治[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柱;Twist1在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晓桃;MIP-1α和sclerostin在骨髓瘤骨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邹剑峰;修饰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高巍然;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姜华;靶向治疗药物对骨髓瘤细胞未折叠蛋白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庄俊玲;骨髓基质细胞和黏附分子对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旭东;miRNA-21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与耐药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高瑛;抑制蛋白酶体干扰骨髓瘤细胞未折迭蛋白反应与自噬[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王冉东;重组人骨保护蛋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何晖;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人多发骨髓瘤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NF-κB激活的抑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翠容;miRNAs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耐药的标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许俊;SENP1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金玉龙;丙戊酸钠抑制自噬并增强DNA损伤剂的抗骨髓瘤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张慧霞;PIK3CA基因沉默对阿司匹林抗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谢玉琴;阿司匹林对来那度胺抗骨髓瘤效应的增敏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7 李爽;来那度胺联合克拉霉素的抗骨髓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高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初探[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王欢;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10 肖凤君;KAI1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0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60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