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7 07:07

  本文选题:气管插管 + 口腔护理 ; 参考:《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院ICU的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4h内(含4h)、4~8h(含8h)、8~12h(含12h)介入首次口腔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向后推迟,患者的早发性呼肺炎机相关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结论在插管后4h内介入首次口腔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first oral nursing time on the incidence of early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in ICU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within 4 hours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including 4h, 4h, 8h, 812h, including 12h).The incidence of early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time to stay in ICU and the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in the three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prematur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However, with the delay of the first oral car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early pneumonitis increased gradually.Conclusion the first 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in 4 hours after intub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early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shorte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ay in ICU,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分类号】:R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红;8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9期

2 牟振华,李丰环,周冬梅;呼吸机相关肺炎1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3 毛毓敏,陈义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9期

4 董荔,胡必杰;“持续质量改善”技术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和预防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6期

5 邝敏,尚为民,施云;呼吸机相关肺炎59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1年04期

6 周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防治[J];当代医学;2001年12期

7 徐凤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安徽医学;2002年06期

8 吴斌,郭兰萍,陈衡华;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与防治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陈昌枝;呼吸机相关肺炎11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赵杏香;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防护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杜明;;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几个诊治措施的评价[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姚昆;康健;;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综述[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解立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4 高晓东;;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预防[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5 何礼贤;;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治疗与防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康健;姚昆;;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综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许卫江;刘彬;陈祖君;陈春峰;;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臧舒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医院感染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许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蒲丹;张卫东;谭成;宗志勇;舒明蓉;刘葆华;杨宝玉;乔甫;;多种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庆华;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译文;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明军;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左震华;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兰婷婷;儿童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分析及预防措施[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郭晶;COPD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菌群特征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娜;ICU呼吸机相关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招云春;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在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王焕焕;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析[D];青岛大学;2014年

9 杨小妹;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2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762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