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氨酚曲马多和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副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27 14:39

  本文选题:慢性疼痛 + 氨酚曲马多片 ; 参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年07期


【摘要】:目的对比氨酚曲马多和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常见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慢性疼痛患者84例分为两组。A组(n=42)口服氨酚曲马多,B组(n=42)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连续服用5 d。比较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显著下降(t9.402,P0.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461,P=0.94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和总有效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979,P=0.323)。两组间头晕、呕吐及疲乏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451,P0.061);A组便秘(χ~2=5.864,P=0.006)、腹胀(χ~2=9.946,P=0.002)明显低于B组,恶心发生率高于B组(χ~2=4.934,P=0.026)。结论氨酚曲马多与氨酚双氢可待因镇痛效果相当,但所诱发的消化道反应不同。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aminophenol tramadol and aminophenol dihydrocode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chronic pai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84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42) and group B (n = 42). The scores of NRSs, satisfaction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R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relief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蠂 2 / 0.979 / P = 0.32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dizziness, vomiting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蠂 ~ (21) 451) (P 0.061). Constip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A than that in group B (蠂 ~ 2 ~ (2) (5.864) P ~ (0.006)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蠂 ~ (2) ~ (29) 946) P ~ (0.002), and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蠂 ~ (24.934) P 0.026). Conclusion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minophenol tramadol and aminophenol dihydrocodeine is equivalent, but the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is different.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疼痛科;
【分类号】:R4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红,范建华,付金维;慢性疼痛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2年06期

2 Gregory Johnson MD ,梁万年,耿荣;慢性疼痛[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09期

3 赵英;我对慢性疼痛康复的认识[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4期

4 王贺波;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测定慢性疼痛程度的临床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5 赵英;慢性疼痛的产生机制(3)[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4期

6 陆建华,丁振华;慢性疼痛的评估和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7期

7 Konijnenberg A.Y.;Uiterwaal C.S.P.M.;Kimpen J.L.L.;E.R. De Graeff-Meeder;郭战宏;;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对儿童患者日常生活的实质性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年10期

8 ;关于慢性疼痛(2)[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2期

9 Forss N.;Kirveskari E.;Gockel M.;黄媛;;慢性疼痛的镜样扩布[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1期

10 田玉科;;慢性疼痛的治疗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英;;慢性疼痛康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詹淑琴;;慢性疼痛与睡眠[A];第五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吕凯敏;;分娩后慢性疼痛的前瞻性研究[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红;;慢性疼痛的机制和处理原则[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赵艳鸿;高长明;赵玉姝;谢志浩;贾锐;贾振富;潘德金;王军;;慢性疼痛的心理学研究现状[A];全国软组织疼痛微创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陆建华;;慢性疼痛的综合评估和处理[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蒋宗滨;;慢性疼痛的“绿色治疗”[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8 乐嘉正;;警觉、治愈慢性疼痛(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9 崔庆凌;;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变化及对策[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俞卫锋;;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我们研究现状[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健;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处理[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2 陈玉芳;对付慢性疼痛十条建议[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项铮;治疗慢性疼痛有新招[N];科技日报;2007年

4 白毅;首个亚太区慢性疼痛缓解宣言发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朱本浩;慢性疼痛 心灵的呻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主任医师 何农;慢性疼痛为何用抗郁药[N];健康报;2008年

7 北京 王保国 (主任医师) 苏晗;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记者 郑晓春;以发现与慢性疼痛有关基因[N];科技日报;2010年

9 谢晓敏;慢性疼痛让人“衰老”[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护师 李国宏 整理 程守勤;慢性疼痛巧护理[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齐立卿;髂骨移植术供骨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啸天;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菊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李乐之;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敏娜;慢性疼痛对神经系统microRNA表达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6 李响;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的慢性疼痛致病基因分析与表达验证[D];中南大学;2013年

7 刘岳鹏;脊髓ephrinB-EphB信号通路在慢性疼痛和吗啡耐受/戒断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慢性疼痛对决策影响的脑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阳;中文版阿片药物滥用状况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渝俊;慢性疼痛与microRNA-206关系的机制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成晓洁;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魏萌;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体验及其对日常生活影响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辛程;中文版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在老年患者中的评价与应用[D];辽宁医学院;2014年

7 朱宇;杭州市小营街道居民急慢性疼痛情况调查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8 冯晨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个体依恋模式对疼痛调适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新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张瑷琳;慢性疼痛患者抑郁依恋模型的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11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811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