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及耐药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06 14:46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情况及耐药机制,为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离自胸外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300株,其中2013年87株,2014年92株,2015年121株,采用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通过PCR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6.09%、26.44%、31.03%、36.78%、11.49%、41.38%、22.99%和6.90%,2014年分离株分别为31.52%、42.39%、32.61%、41.30%、17.39%、43.48%、38.04%和10.87%,2015年分离株分别为47.11%、51.24%、36.36%、53.72%、23.97%、42.98%、52.07%和14.05%。PCR扩增oprD、IMP、mexT、nfxB基因大小分别为1 340、412、638和827bp。6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IMP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3%,其基因突变发生在密码子的第640位,基因突变类型为A→G;相应氨基酸突变位点为第214位,氨基酸突变类型为Ser→Gly。5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基因发生缺失,缺失突变率为17%。1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exT基因发生突变,基因突变率为47%,其突变类型为26位氨基酸(Leu→Val)。8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nfxB基因发生突变,基因突变率为28%,其突变类型为82位氨基酸(Arg→Leu)。结论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且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突变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chest surgery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300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from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among which 87 strains were isolated in 2013, 92 strains in 2014 and 121 strains in 2015.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strains was determined by K-B method, and the resistant genes were detected by PCR.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sequenced. Results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to ceftazidime, cefepime, piperacillin, gentamycin, amikacin, aztreonam, ciprofloxacin and imipenem in 2013 were 16.09, 26.44 and 31.03, respectively. 36.78: 11.491.38, 22.99% and 6.90%, 31.52% and 42.39%, respectively, in 2014. There were 41.30%, 17.39%, 43.48%, 38.04% and 10.87%,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strains isolated in 2015 was 47.11 and 51.24, respectively, and the amount of 36.36 yuan was 53.72 and 23.97% and 42.98%, 52.07% and 52.07%, respectively, and the 14.05%.PCR amplification was 52.07%. The IMP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ith the size of 1 340412638 and 827bp.69 strain was mutated with a mutation rate of 23. The mutation occurred at the 640th position of the codon.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acid mutation site was 214th. The amino acid mutation type was OprD gene dele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f Ser Gly.51 strain, and the deletion mutation rate was 17.141 mexT gene mut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The mutation rate was 47. The mutation type was 26 amino acid (Leu Val). 84 strain) nfxB gene mutation, the gene mutation rate was 28%, and the mutation type was Arg Leu). 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different in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and the mut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related to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作者单位】: 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特需病房一病区;北京大学附属深圳医院胸外科;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 ,陈美云 ,林其昌 ,陈公平;222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2 王炳华;王炳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3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肺结核病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4 封尊玉;;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5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6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7 周铁丽,曹建明;一种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新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8 朱小平;7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9 张文英;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10 吴世木,谢光云,付桂平,张迪,秦苑;18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春梅;钟晓祝;;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熊娟;梁丽红;;尿液中分离出产红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瑞琴;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蔡双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变迁及差异蛋白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6 季京淑;铜绿假单胞菌MLST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鸿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耐药株相关基因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贵年;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临床调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3 刘蓉;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媛媛;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孙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谢才文;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8 卢锦萍;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江守伟;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10 冯军花;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部分耐药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36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