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状况及病耻感水平;探讨其情绪行为问题与人口学资料、病耻感、自尊、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8月,选取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前来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子女及同胞104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白编子女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儿童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RS)、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用于测量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及对照组的病耻感、自尊、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在SDQ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障碍、多动/注意问题、同伴关系因子以及病耻感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亲社会行为因子、自尊、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2.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与对照组病耻感均分都显著高于病耻感量表平均分(2.50);而且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病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3.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在性别、居住地、就读学校、是否独生子女的SDQ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 4.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SDQ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1),与自我效能(r=-0.46,P0.01)和心理弹性(r=-0.34,P0.01)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5.应用分层回归分析,以SDQ困难总分为因变量,以未成年一级亲属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及就读学校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第1层控制变量引入方程,结果显示,未见有人口学变量对SDQ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P0.05);以病耻感作为第2层预测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耻感对情绪行为问题预测作用显著(P0.05),方差净解释量为3.5%;以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作为第3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对SDQ效应显著(P0.05),自我效能对SDQ效应显著(P0.01),方差净解释量为12.9%。同时,由于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引入回归方程,病耻感对SDQ的主效应完全消失,说明自我效能在病耻感对SDQ的预测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以病耻感分别与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作为第4层引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耻感与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心理弹性、自我效能在病耻感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上起不到调节作用。 结论: 1.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并表现为低自尊、低自我效能和低心理弹性。两组均感知到病耻感,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感知到的病耻感较对照组更为强烈。 2.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的情绪行为问题与性别、居住地、就读学校和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资料有关。 3.病耻感正向预测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的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除能负向预测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级亲属的情绪行为问题外,还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在病耻感与SDQ困难总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精神疾病 儿童 病耻感 心理弹性 情绪行为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CONTENTS6-9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符号说明13-14
- 第一章 前言14-17
- 1.1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的情绪行为问题现状14
- 1.2 病耻感与情绪行为问题14-15
- 1.3 心理弹性、自尊和自我效能与情绪行为问题15
- 1.4 研究目的意义15-16
- 1.5 研究假设16-17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17-20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工具17-18
- 2.2.1 一般资料问卷17
- 2.2.2 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17
- 2.2.3 儿童自尊量表17-18
- 2.2.4 心理弹性量表18
- 2.2.5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18
- 2.2.6 长处和困难问卷18
- 2.3 质量控制18
- 2.4 伦理考虑18-19
- 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19-20
- 第三章 结果20-29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20-21
- 3.2 亲属组与对照组研究变量的评分比较21-22
- 3.3 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间SDQ评分的比较22-24
- 3.4 SDQ相关因素分析24-26
- 3.4.1 SDQ与年龄的相关分析24
- 3.4.2 SDQ与病耻感的相关分析24-25
- 3.4.3 SDQ与自尊的相关分析25
- 3.4.4 SDQ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25-26
- 3.4.5 SDQ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26
- 3.5 SDQ的分层回归分析26-29
- 第四章 讨论29-33
- 4.1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的情绪行为问题29
- 4.2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29-31
- 4.2.1 人口学变量29-30
- 4.2.2 病耻感30
- 4.2.3 自尊30-31
- 4.2.4 自我效能31
- 4.2.5 心理弹性31
- 4.3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预测因素31-32
- 4.4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32-33
- 4.4.1 创新性32
- 4.4.2 局限性32-33
- 第五章 结论33-34
- 第六章 综述: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研究现状34-41
- 6.1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流行病学34
- 6.2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遗传风险34
- 6.3 精神疾病患者对子女影响的机制34-36
- 6.4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36-39
- 6.5 干预措施39-41
- 附录41-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4-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丽;曹枫林;孔箴;董方虹;陈倩倩;刘佳佳;程培霞;;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7期
2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薄建柱;杨绍清;崔向军;王国立;安静慧;;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4 刘苓;陈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5 韩晓媛;徐震雷;洪炜;牛力华;刘佩佩;;中学生危险行为、自尊及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1期
6 程宇;钞虹;钱学艳;孙要武;衣英欣;王涛;李宁;;齐齐哈尔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黄燕;邓梅;;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8 马小颖;徐勇;;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9 孙亚娟;朱芳;曲成毅;;吕梁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经承学;王琳琳;方栓锋;冯启明;王家琳;陈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俊燕;常见精神疾病共享遗传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情绪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5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