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卧床患者肺部动态CT变化及拍背护理对肺炎预防和治疗作用价值的CT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3:14
本文关键词:脑血管病卧床患者肺部动态CT变化及拍背护理对肺炎预防和治疗作用价值的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卧床脑血管病患肺部CT动态观察,并探讨发生肺坠积现象与坠积性肺炎肺部CT的发生、发展、转归及CT特异性表现,旨在降低脑血管病卧床期间肺炎并发症,并鉴别区分肺坠积效应与坠积性肺炎。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而卧床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精神意识状态将其分为意识清醒组与昏迷组,其中清醒组30例,昏迷组30例,排除存在呼吸肌麻痹或侵入性操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意识清醒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对照亚组与干预亚组,每组患者1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基于对照组进行针对性拍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与脑血管疾病发病当日、3天、5天、7天、9天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采取常规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首先取仰卧位,当明确或高疑存在坠积性改变时可联合俯卧位扫描进一步诊断;对于干预亚组行拍背护理后再次行常规低剂量仰卧位螺旋CT检查。观察各时期各组、亚组的影像学特点,明确坠积现象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时间、部位、形态、密度、侧别、周围肺野改变、胸腔是否有积液,并分析干预亚组与其他分组的CT影像差异性。结果:本组实验中60例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共发生继发性肺炎42例,其中明显肺坠积效应47例,明确坠积性肺炎42例。42例中第1次CT检查示两下后胸部坠积效应5例。临床高度怀疑肺部病变后第2次CT检查示3例示双侧或者是单侧下肺沿肺纹理分布多发散在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另有11例患者表现为一侧大片状病灶,而另一侧的下肺则是呈现出小片状模糊病变;有15例患者则是表现出双侧或者是单侧下肺大片状或者是楔形密度增高实变影,边缘模糊。本组病例中发现胸腔积液28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表现。以时间轴观察肺坠积效应及坠积性肺炎时,发病当日及发病后第3天表现为双肺或单肺坠积部见弧形毛玻璃密度影,边界模糊;5天后部分患者坠积部可见局部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部分患者可见单侧或双侧坠积部见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实变中有时可见含气支气管征,伴或不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7天、9天另有部分患者胸部见斑片状或片状高密度影。清醒组30例发生坠积性肺炎16例,昏迷组30例发生坠积性肺炎26例,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亚组15例发生坠积性肺炎13例,干预亚组15例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3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坠积效应是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病发坠积性肺炎的病理基础,对脑血管患者术后康复卧床期进行动态螺旋CT检查可根据坠积效应及坠积性肺炎的特异性征象提高早期坠积性肺炎的诊断能力,并且本组实验研究发现进行积极拍背可显著降低肺坠积的发生率,对改善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肺部CT 坠积性肺炎 肺坠积效应 拍背护理 螺旋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资料与方法11-12
- 结果12-14
- 附图14-21
- 附表21-24
- 讨论24-29
- 参考文献29-34
- 综述 脑卒中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34-43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 个人简历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7期
2 李云;胡洪菱;;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5期
本文关键词:脑血管病卧床患者肺部动态CT变化及拍背护理对肺炎预防和治疗作用价值的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704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