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
【图文】:
由 2 名小组成员分别采用 NOS 评分量表[29]评价纳入的文献。该量表是现在外通用的评价文献质量的量表,常用来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共包含 8目,满分为 9 分,低于 4 分则认为是低质量文献,不予采用。3.1.2.5 资料分析首先判断各研究间是否存在临床异质性,对无临床异质性且符合质量标准的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通过 X2检验判断异质性是否存在,若存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没有异质性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果与其他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差异较大时,则仅进行描述性分析。3.1.3 结果3.1.3.1 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 11 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如图 3-1。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2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的 Meta-分析结果(1)年龄≥60 岁3 项研究[30-32]报道了年龄≥60 岁是否为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数共 2969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为 166 例和 2803 例。由于 I2=92%,表示 3 项研究资料之间异质性较大,进行 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与肿瘤患者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无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CL(0.66,2.43),P=0.47],见图 3-2。
图 3-2 年龄≥60 岁与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关系的 Meta-分析(2)血栓5 项研究[31,37-40]报道了血栓是否为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数共 647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为 107 例和 540 例。由于 I2<50%,表示 5 项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故进行 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有血栓的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较无血栓者增加 6.46 倍[OR=6.46,95%CL(3.19,13.08),P<0.05],见图 3-3。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OR=8.96,95%CL(2.21,36.39),见图 3-4,本次分析的结果稳定,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瑞月;;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19期
2 葛晓霞;张兰凤;钱玉兰;;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年04期
3 邹丽霞;;不同材质PICC导管对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年10期
4 尹琦静;邓牡红;王艳;邓芬;;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短期内非计划拔管现状及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4期
5 包满珍;吴丹;邰安婷;汪娜娜;;同伴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门诊维护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年18期
6 杨濡溪;;电话随访教育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非正常拔管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年12期
7 郑艳;张庆庆;唐英;李萍;;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在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5年09期
8 王玉果;许红梅;肖莹莹;张晓芹;王树贞;;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04期
9 卞尧尧;杨丽丽;梅震;王蓓磊;徐桂华;;降低血液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年05期
10 徐军霞;宋瑰琦;鲁先秀;胡腊梅;陈燕;徐剑鸿;;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在癌症PICC携管患者出院随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丹凤;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异常拔管原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制定[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2 刘晓红;本科护理学专业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2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76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