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7-19 17:11
【摘要】:目的: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鉴并综合有关PICC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和预防的证据,以期制订出规范的、系统的、适合我国护理实际的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从而为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提供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信息,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基于循证的安全保障。方法:1.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INAHL、CBM、CNKI、VIP及万方,收集PICC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NOS(Newcastle?Ottawa?Scale)评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文献研究: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 Med、CINAHL、CNKI、CBM、VIP及万方,检索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研究,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健康教育、院外维护、质量改进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3.相关指南分析:同期,网络检索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协作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NGC)、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循证护理指南网(RNAO),分析纳入的各指南内容。4.德尔菲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并统计分析其函询结果。结果:1.经过系统地检索文献,并对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1)11篇关于PICC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的文献,包括8篇病例对照研究和3篇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共4454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0例和41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炎、感染、血栓、药物(高浓度高营养)、谵妄是导致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2)20篇关于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文献,包括5篇RCT、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11篇类实验性研究。由于各研究内容差异较大,仅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健康教育、院外维护、输液团队、质量改进等方面证据进行整合,为进一步构建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提供内容参考。2.检索国内外已有的关于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实践指南,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份指南,包括中文2份,英文6份。对指南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提取出包括输液团队、操作要点、患者教育、质量改进四个方面含11个主题14项条目的证据,为进一步构建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提供证据支持。3.综合汇总所收集的证据,参照INS2011版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等级标准,给每个具体条目标注证据等级,初步形成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形成的初稿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适合我国护理实际的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最佳实践方案、证据等级标准、方案的构建过程、应用建议五个部分。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方法论,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方案,即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本方案的构建是运用循证的方法论,从危险因素、输液团队、操作要点、健康教育、院外维护和质量改进几方面为临床护士提供证据支持,同时也有待进一步临床试点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
【图文】:

流程图,文献,流程,异质性


由 2 名小组成员分别采用 NOS 评分量表[29]评价纳入的文献。该量表是现在外通用的评价文献质量的量表,常用来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共包含 8目,满分为 9 分,低于 4 分则认为是低质量文献,不予采用。3.1.2.5 资料分析首先判断各研究间是否存在临床异质性,对无临床异质性且符合质量标准的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通过 X2检验判断异质性是否存在,若存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没有异质性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果与其他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差异较大时,则仅进行描述性分析。3.1.3 结果3.1.3.1 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 11 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如图 3-1。

Meta-分析,拔管,年龄,危险因素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2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的 Meta-分析结果(1)年龄≥60 岁3 项研究[30-32]报道了年龄≥60 岁是否为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数共 2969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为 166 例和 2803 例。由于 I2=92%,表示 3 项研究资料之间异质性较大,进行 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与肿瘤患者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无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CL(0.66,2.43),P=0.47],见图 3-2。

Meta-分析,拔管,固定效应模型,血栓


图 3-2 年龄≥60 岁与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关系的 Meta-分析(2)血栓5 项研究[31,37-40]报道了血栓是否为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数共 647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为 107 例和 540 例。由于 I2<50%,表示 5 项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故进行 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有血栓的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较无血栓者增加 6.46 倍[OR=6.46,95%CL(3.19,13.08),P<0.05],见图 3-3。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OR=8.96,95%CL(2.21,36.39),见图 3-4,本次分析的结果稳定,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瑞月;;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19期

2 葛晓霞;张兰凤;钱玉兰;;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年04期

3 邹丽霞;;不同材质PICC导管对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年10期

4 尹琦静;邓牡红;王艳;邓芬;;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短期内非计划拔管现状及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4期

5 包满珍;吴丹;邰安婷;汪娜娜;;同伴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门诊维护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年18期

6 杨濡溪;;电话随访教育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非正常拔管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年12期

7 郑艳;张庆庆;唐英;李萍;;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在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5年09期

8 王玉果;许红梅;肖莹莹;张晓芹;王树贞;;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04期

9 卞尧尧;杨丽丽;梅震;王蓓磊;徐桂华;;降低血液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年05期

10 徐军霞;宋瑰琦;鲁先秀;胡腊梅;陈燕;徐剑鸿;;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在癌症PICC携管患者出院随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丹凤;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异常拔管原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制定[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2 刘晓红;本科护理学专业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2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762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