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后流动敏感黑血序列的豆纹动脉3T磁共振成像
发布时间:2021-01-06 09:31
豆纹动脉是大脑内部的重要动脉,其阻塞往往会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现在在临床上主要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实现豆纹动脉成像,然而DSA的有创性是其重要的限制因素.有研究表明,在高场磁共振系统(7 T)下,时间飞跃法(Time-Of-Flight,TOF)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豆纹动脉影像,但是在临床使用的1.5 T或3 T磁共振系统下,由于豆纹动脉的管腔直径非常小(大约为0.30.7 mm)、血流速度比较慢,对其成像仍然是个挑战.该文主要研究了在3 T磁共振系统下使用流动敏感黑血(Flow-Sensitive Black-Blood,FSBB)序列对豆纹动脉进行成像的方法,并对该成像序列中流动敏感梯度的设计进行了优化,使其在扫描时间和图像分辨率、对比度、信噪比等方面都能够基本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
【文章来源】:波谱学杂志. 2016,33(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于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技术
1.1.1 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对比度产生机制
1.1.2 基于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序列设计
1.2 FSBB技术的特性及其在豆纹动脉成像上的限制因素
1.3 优化流动敏感梯度
1.4 MRI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HOP-MRA序列豆纹动脉成像结果
2.2 FSBB序列豆纹动脉成像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并行MRI图像重建算法比较及软件实现[J]. 黄敏,陈军波,熊琼,汪超,李宁. 波谱学杂志. 2011(01)
本文编号:2960333
【文章来源】:波谱学杂志. 2016,33(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于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技术
1.1.1 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对比度产生机制
1.1.2 基于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序列设计
1.2 FSBB技术的特性及其在豆纹动脉成像上的限制因素
1.3 优化流动敏感梯度
1.4 MRI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HOP-MRA序列豆纹动脉成像结果
2.2 FSBB序列豆纹动脉成像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并行MRI图像重建算法比较及软件实现[J]. 黄敏,陈军波,熊琼,汪超,李宁. 波谱学杂志. 2011(01)
本文编号:2960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9603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