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降温方法对发热影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21 23:54
  目的:1.通过发热降温的基础实验,探索不同降温方式及冰袋用冷时间对发热大鼠降温效果的影响,为发热症状管理模式中降温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2.以症状管理理论为依据,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制定发热症状管理模式,探讨该模式对住院发热患者降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基础研究:(1)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将50只发热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20min组、30min组、60min组。采用20%的干酵母溶液皮下注射的方式构建大鼠发热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分别采取以下干预措施:空白对照组未行降温处理;药物组予解热镇痛药灌胃;20min组予冰袋冷敷20min;30min组予冰袋冷敷30min;60min组予冰袋冷敷60min。观察冷敷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肛温值,评价其降温效果。(2)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将64只发热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组、联合组。发热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采取以下干预措施:空白对照组未行降温处理;药物组予解热镇痛药灌胃;冰袋组予冰袋冷敷30min;联合降温组予解热镇痛药乐松灌胃+冰袋冷敷30min。干预结束后随机选择10只大鼠进行各时间点肛温监测,剩余6只大鼠主动脉取血检测... 

【文章来源】: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降温方法对发热影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发热症状管理理论模型

曲线,肛温,大鼠,变化趋势


体温反应指数。4 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有 7 只大鼠因体温低于 36℃被剔除,其中对照组 2 只、组 3 只、30min 组 2 只、60min 组 2 只。各组大鼠纳入时的基础体温及干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均衡可比。4.1 各组肛温变化趋势由图 4 可看出,各组冰袋降温后的ΔT 曲线均低于对照组,肛温呈先下降的趋势,升温值峰值约在用冷后 50~75min 出现。20min 组与 60min下移趋势较 30min 组小,且在用冷 300min 后升温值甚至高于对照组。3降温效果明显,且曲线呈平稳下移趋势。此外,阳性对照组(药物组)降明显,说明该模型有效。

反应指数,大鼠,冰袋,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各组大鼠干预后 TRI6 比较通过图 5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冰袋降温组的体温反应指数明显降低,其0min 组效果最佳。因各组 TRI6方差不齐,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 Kruskalallis 检验得 2=20.745,各组大鼠干预后 TRI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编号:2992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992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