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伤口护理门诊应用慢性创面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患者进行治护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1-08-29 21:07
<正>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将无法及时通过正常有序的修复过程达到完整状态的创面称为慢性创面,临床以超过1个月为期限[1],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疾病会造成皮肤破溃、压力性创伤、术后创面不愈合、癌性溃烂,未能及时愈合的创面进入病理性炎症反应、细菌感染阶段,需要反复治疗护理[2]。慢性创面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对患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各级医院开展,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3],可以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和治愈率,慢性创面的护理技术和方法虽然已经明显提高,但
【文章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1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比较: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护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伤口护理门诊应用慢性创面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患者进行治护的效果[J]. 苏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6)
[2]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实践[J]. 陈雁,夏冬云,吴玲,陈璐.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8)
[3]跨学科团队合作处理复杂伤口的实践与效果[J]. 蒋琪霞,周济宏,钱洪波,赵允召,马恒辉,彭青,翁志强.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1)
[4]慢性创面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 王丹,李善玲,余茴香. 护理学杂志. 2017(10)
[5]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应用的探讨[J]. 李浩,杜晓辉,夏绍友,李松岩,徐健,邹贵军,胡时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0)
[6]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J]. 蒋琪霞,王建东,徐元玲,彭青,周昕,李洋,黄秀玲. 护理学杂志. 2015(12)
[7]国内外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发展现状[J]. 李丹丹,郑维民,赵东梅,赵海燕,宋向巍. 护理研究. 2015(09)
[8]基于创面信息数据库的慢性创面患者特征分析[J]. 胡强,杨雅,曾洁,曾满琴,谢挺. 中华创伤杂志. 2014 (04)
[9]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J]. 刘强,邵家松.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09)
[10]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 重庆医学. 2013(19)
本文编号:3371385
【文章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1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比较: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护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伤口护理门诊应用慢性创面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患者进行治护的效果[J]. 苏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6)
[2]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实践[J]. 陈雁,夏冬云,吴玲,陈璐.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8)
[3]跨学科团队合作处理复杂伤口的实践与效果[J]. 蒋琪霞,周济宏,钱洪波,赵允召,马恒辉,彭青,翁志强.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1)
[4]慢性创面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 王丹,李善玲,余茴香. 护理学杂志. 2017(10)
[5]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应用的探讨[J]. 李浩,杜晓辉,夏绍友,李松岩,徐健,邹贵军,胡时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0)
[6]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J]. 蒋琪霞,王建东,徐元玲,彭青,周昕,李洋,黄秀玲. 护理学杂志. 2015(12)
[7]国内外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发展现状[J]. 李丹丹,郑维民,赵东梅,赵海燕,宋向巍. 护理研究. 2015(09)
[8]基于创面信息数据库的慢性创面患者特征分析[J]. 胡强,杨雅,曾洁,曾满琴,谢挺. 中华创伤杂志. 2014 (04)
[9]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J]. 刘强,邵家松.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09)
[10]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 重庆医学. 2013(19)
本文编号:3371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3713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