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18 09:20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建立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获得早产儿喂养的最佳证据。将2019年1~3月住院早产儿96例列入对照组,2019年5~7月住院早产儿129例列入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统计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可规范护士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升早产儿护理质量。
【文章来源】:护理学杂志. 2020,35(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喂养护理方法
1.2.1. 1 成立证据应用项目小组
1.2.1. 2 获取证据
1.2.1. 3 证据的临床应用
1.2.1. 3. 1 制定促进母乳喂养策略
1.2.1. 3. 2《早产儿喂养最佳实践手册》的制作及应用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率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见表3。
2.2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3.2 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J]. 李秀兰,吴艳,钟晓云,王敏,黄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2]应用初乳对早产儿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 李媛媛,赵旭,历广招,刘晓芹,仲秀玲,李敏敏,王丽媛,杨丽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19(05)
[3]提升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效果[J]. 王丽,胡晓静,李丽玲,曹云,刘婵,秦艳,张莉,曹素珍. 护理学杂志. 2018(21)
[4]早产儿经口喂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现状[J]. 叶松红,吴岐,李红. 上海护理. 2018(07)
[5]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J]. 黄希,陈琼,彭文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7)
[6]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改编及评价[J]. 杨漂羽,施姝澎,张玉侠,顾莺,曹云,王来栓,胡晓静,陆春梅. 中华护理杂志. 2018(01)
[7]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J]. 鲁萍,王建平,曹雪宏,余海英,贾玉双,张丽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03)
[8]基于反应范围模型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风险因素分析[J]. 陈琼,彭文涛,方进博.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23)
[9]国外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研究进展[J]. 陈潇,刘晓丹,徐林燕,朱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04)
[10]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足量肠内营养喂养策略——《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解读[J]. 丁国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02)
本文编号:3502636
【文章来源】:护理学杂志. 2020,35(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喂养护理方法
1.2.1. 1 成立证据应用项目小组
1.2.1. 2 获取证据
1.2.1. 3 证据的临床应用
1.2.1. 3. 1 制定促进母乳喂养策略
1.2.1. 3. 2《早产儿喂养最佳实践手册》的制作及应用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率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见表3。
2.2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3.2 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J]. 李秀兰,吴艳,钟晓云,王敏,黄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2]应用初乳对早产儿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 李媛媛,赵旭,历广招,刘晓芹,仲秀玲,李敏敏,王丽媛,杨丽娟. 中华护理杂志. 2019(05)
[3]提升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效果[J]. 王丽,胡晓静,李丽玲,曹云,刘婵,秦艳,张莉,曹素珍. 护理学杂志. 2018(21)
[4]早产儿经口喂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现状[J]. 叶松红,吴岐,李红. 上海护理. 2018(07)
[5]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J]. 黄希,陈琼,彭文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7)
[6]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改编及评价[J]. 杨漂羽,施姝澎,张玉侠,顾莺,曹云,王来栓,胡晓静,陆春梅. 中华护理杂志. 2018(01)
[7]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J]. 鲁萍,王建平,曹雪宏,余海英,贾玉双,张丽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03)
[8]基于反应范围模型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风险因素分析[J]. 陈琼,彭文涛,方进博.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23)
[9]国外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研究进展[J]. 陈潇,刘晓丹,徐林燕,朱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04)
[10]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足量肠内营养喂养策略——《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解读[J]. 丁国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02)
本文编号:3502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5026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