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20:12

  本文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颅脑损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且其致死、致残率高居首位,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虽然颅脑创伤的医疗服务系统的极速发展已降低了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但颅脑损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依然十分普遍,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发生受个人因素、损伤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客观的指标进行辅助评估,临床很难做到及时的发现、干预及救治。本研究即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临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其血清学改变寻找较客观的指标进行辅助临床护理工作的观察和早期发现,为阐明其发病机制、筛选高危患者以及建立有效的临床观察、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目的:1.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基本情况、损伤严重程度、部位、性质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性。2.监测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症状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a与皮质醇的改变规律。3.分析讨论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与血清中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改变趋势的相关性。4.探索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针对性护理识别与观察指标。方法:1.选取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急救部创伤外科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60例,运用自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评估表对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损伤情况(损伤性质、损伤部位、损伤程度、GCS和ISS评分等)和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表现的类型、持续的时间、处理的方式等)进行评估和资料的收集。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2.对2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接诊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收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水平。精神障碍的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科医师结合临床评定,根据是否出现精神症状分为精神障碍组(mental disorders,MD组)及非精神障碍组(no mental disorders,NMD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水平及变化趋势。3.针对前期研究结果构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结果:1.急性颅脑伤患者260例中出现早期精神症状者有181例,早期精神症状发生率为69.6%。2.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颅脑伤的损伤性质、程度、部位与伤后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和颅脑损伤部位是影响患者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3.精神障碍组较非精神障碍组患者伤后血清IL-1β、IL-6、TNF-a水平、皮质醇均有升高(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血清IL-1β、IL-6、TNF-a含量均无差异,但于伤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精神障碍组血清IL-1β、IL-6、TNF-a高于非精神障碍组(P0.05);精神障碍组均在伤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于伤后30天仍然高于非精神障碍组;精神障碍组皮质醇含量从伤后24小时升高,于第3天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高于非精神障碍组(P0.05)。4.完成设计了颅脑损伤早期精神障碍识别观察评估技术指标。结论:1.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其年龄、文化程度、颅脑损伤程度和部位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提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应针对性评估高危患者及时观察出患者精神症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救治措施。2.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存在炎性反应及免疫细胞再次激活,导致患者血清IL-1β、IL-6、TNF-a、皮质醇均有所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损伤程度相关,也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指标。动态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TNF-a、皮质醇水平对于临床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精神障碍其症状发生、发展及观察提供指导,对治疗、护理干预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血清IL-1β、IL-6、TNF-a和皮质醇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具有差异,因此对于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除了动态的观察和评估,还应特别关注患者伤后的第3天至第7天的临床症状,这个时间段有可能为出现精神症状病情变化有意义的识别与观察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影响因素 细胞因子 皮质醇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8
  • 中文摘要8-11
  • 第一章 前言11-16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4 研究目的14
  • 1.5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早期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研究16-25
  • 2.1 对象和方法16-19
  • 2.2 结果19-22
  • 2.3 讨论22-24
  • 2.4 小结24-25
  • 第三章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皮质醇改变的相关研究25-38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25-30
  • 3.2 结果30-36
  • 3.3 讨论36-37
  • 3.4 小结37-38
  • 第四章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38-41
  • 4.1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38
  • 4.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评估表的设计38-39
  • 4.3 评估表的填写要求39-40
  • 4.4 观察指标的修订和质量控制40
  • 4.5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的展望40-41
  • 全文结论41
  • 本研究的局限性41-42
  • 参考文献42-47
  • 文献综述 创伤性颅脑损伤与精神障碍关联性的研究进展47-53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勇力,刘世勤;892例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2 张长禄,潘胜奇,李军;急性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1年14期

3 匡远深;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有显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4 董声芸,谢捷;急性颅脑损伤因输液不当加重病情2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4期

5 揭祥柏;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休克3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6 姜明旭,赵霞;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救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7 雷霆,胡文安,薛德麟;急性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基本原则[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8 张新路 ,刘则刚 ,程光华;急性颅脑损伤早期C型利钠多肽的实验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9 于文;急性颅脑损伤205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2年06期

10 沈建国,褚正民,金成胜,唐玉明;228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晖;兰竹;柳丹陵;;护理工作在抢救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蒋永进;;急性颅脑损伤506例手术治疗分析[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高永平;;374例急性颅脑损伤中躁动病人的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伏军贤;刘雅东;杨萍;郭媛;韩英;帖鹏;李景梦;;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附3298例临床病例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伏军贤;刘雅东;杨萍;郭媛;韩英;帖鹏;李景梦;;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附3298例临床病例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方以群;刘景昌;刘长云;李斌;于涛;;高压氧对急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黄卫东;苏伟;徐妙;陆远强;陈兆军;蒋挺英;;急性颅脑损伤后精氨酸加压素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8 金涌;沈宏;刘池波;余捷凯;;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钱佳栋;傅伟明;刘凤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研究[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夏丹;;7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戴先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阿里(Ali Yahya Saleh Gaafar);急性颅脑损伤与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晖;急性颅脑损伤动物的胃肠动力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3 刘卫平;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脑组织代谢变化及抗栓治疗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5年

4 张志文;急性颅脑损伤ANP,AngⅡ变化及对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阳;NSE与S100B蛋白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小萍;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于涛;高压氧对急性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桂成佳;急性颅脑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实验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朱晓梦;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陈华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7 李腾;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镁离子含量变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兴隆;影响成人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9 谢满意;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蛋白动态变化双向电泳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鸿光;尼膜同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的临床观察[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50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