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01:12
本文关键词: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简便、科学、可量化的急诊分级分诊标准,使得分诊护士在分诊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急诊有序和患者安全。方法:1文献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研究现状,熟悉国外先进的分诊标准内容及制定过程,同时系统学习分诊相关国家政策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急诊分诊标准构建的初步框架和标准指标条目池。2回顾性资料分析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管理系统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急诊分诊案例进行回顾性ESI(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分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ESI I-V级病例各200例,总计1000例,对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标准早期预警评分(Standardized Early Warning Score, S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进行评分,采用Fisher判别模型探讨ESl分级与3种早期预警评分分值间的关系,选择最优模型,采用交叉核实法估计误判率。同时得到ESI各级别对应的判别标准从而确定分级分诊标准的综合指标。3 Delphi专家咨询将初步形成的单项客观指标、危急征象/情况指标、响应时间条目对45名专家进行2轮Delphi咨询,征求专家意见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修改单项指标、危急征象/情况指标及其指标内涵、各级别响应时间,完善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结果:1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分诊相关国家政策规范学习,确立了以《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为标准构建框架,参照ESI、CTAS(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等形成了分诊标准的单项客观指标、危急征象/情况指标条目池。2将ESI(Ⅰ-Ⅴ级)作为分类变量,分别以3种早期预警评分值为自变量构建判别方程,所有判别方程经Wilk's入检验,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MEWS联合SpO2预测急诊分诊分级的误判率为29.3%,优于优于MEWS(34.4%)、 SEWS(47.5%)、NEWS(42.0%); MEWS联合SpO2对急危重患者(Ⅰ-Ⅱ级)判别准确性达93%。MEWS+SpO2的判别标准为:Ⅰ级:≥7分、Ⅱ级:3-6分、Ⅱ级:2分、Ⅳ级:1分、Ⅴ级:0分;MEWS的判别标准为Ⅰ级:≥5分;Ⅱ级:3-4分;Ⅲ级:2分;Ⅳ级:1分;Ⅴ级:0分。3德尔菲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两次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7.8%;2轮咨询专家整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0.909;单项客观指标、危急征象/情况指标以及高风险(不需即刻抢救)/潜在危险情况的重要性赋值变异系数在0.00~0.19之间,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单项客观指标、危急征象/情况指标以及高风险(不需即刻抢救)/潜在危险情况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79、0.388、0.541,卡方检验P值均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对于指标重要性意见集中。4确立了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包含单项客观指标、综合指标和症状/体征指标3个维度,下设4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和16项三级指标。5制定了分诊各级别响应时间标准,Ⅰ级:即刻;Ⅱ级:10min;Ⅲ级:30min;Ⅳa级:60mmin;IVb级:120mmin。6制定了候诊患者再评估时间标准,Ⅲ级:15min;Ⅳ级:30min。结论: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性分析和Delphi专家咨询3种方法联合制订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从单项客观指标、综合指标、症状/体征3个维度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每一级别的分诊标准指标,为分诊护士临床操作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标准;同时制定了各级别响应时间和再评估时间标准,确保了危重患者的优先救治,进一步确保急诊候诊患者安全,提升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急诊 分诊 分诊标准 早期预警评分 德尔菲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2.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2
- 操作性定义12-16
- 引言16-18
- 1 研究背景16-17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7-18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18-29
- 1 急诊分诊相关概述18-20
- 2 国外急诊分诊标准20-24
- 3 国内急诊分诊的发展现状24-27
- 4 小结27-29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29-31
- 1 研究类型29
- 2 研究内容29
- 3 伦理原则29-30
- 4 技术路线30-31
- 第三部分 急诊分诊标准的构建过程和结果31-65
- 1 急诊分诊标准的构建原则31
- 2 文献分析法31-32
- 3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综合指标的确立32-36
- 4 基于Delphi法的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指标的构建36-62
- 5 急诊分诊标准的确立62-65
- 第四部分 讨论65-71
- 1 研究意义65-66
- 2 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66-67
- 3 分诊标准的内容分析67-71
- 第五部分 结论71-72
- 1 结论71
- 2 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建议71-72
- 参考文献72-81
- 附录81-102
- 综述102-114
- 参考文献109-114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1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影;李秋洁;范宇莹;;注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5年05期
2 金静芬;郭芝廷;;国内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3 苏玲敏;张茂;;急诊预检分诊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4 田凌云;李映兰;张莹;李丽;;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年10期
5 徐腾达;徐军;吉栩;张晖;孙红;刘继海;杜铁宽;黎波;朱华栋;王仲;于学忠;;急诊科拥挤度变化规律研究:昼夜节律和节假日效应[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6 赵洁;王红萍;潘曙明;王丽娜;李晓燕;董利军;赵薇;陈菁华;;上海急诊医患分诊认知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7 张李向;;分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年36期
8 孟华;黄琴;陆静芳;;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的使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1期
9 潘曙明;赵洁;董利军;包清;李劲松;;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年03期
10 徐国英;薛晓艳;;国内外急诊护理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802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