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发布时间:2017-06-28 16:06
本文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1.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策略。2.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对OAB患者的干预效果,包括排尿行为、OAB症状、疾病困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首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构建针对OAB患者的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策略,然后在济南市两所三甲医院选取104例OA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1人和对照组53人。两组均发给OAB健康指导手册,干预组另外接受6周面对面的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量表(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普适性简明生活质量量表简版(SF-12)、排尿行为量表(TB)、治疗益处量表(TBS)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To)、干预结束时(T1)、干预后3个月(T2)、干预后6个月(T3)时进行资料收集。采用百分数、频数、均数、标准差等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分析干预效果;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显示:(1)研究对象OAB相关现状:OAB患者的OAB症状总分(OABSS)为8.13±2.45,尿频得分为0.45±0.57,夜尿得分为2.28+0.85,尿急得分为3.19+1.05,急迫性尿失禁得分为2.20±1.32,其中轻度OAB患者17例,中度OAB患者76例,重度OAB患者11例;疾病困扰程度得分(PPBC)为3.13±1.30;OAB-q SF量表困扰量表总分39.39±26.56,OAB-q SF量表生活质量量表总分71.66±21.24;SF-12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健康(PCS)得分为40.30±8.92,心理健康(MCS)得分为50.044±8.83。(2)研究对象排尿行为:排尿地点选择维度均分为2.17±1.21,无尿意排尿维度均分为2.96±0.88,憋尿维度均分为1.96±0.70,用力排尿维度均分为1.77±1.09,女性OAB患者排尿姿势维度均分为1.97±0.79。(3)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2.研究对象参与研究情况:(1)干预后,对照组47人,干预组46人,研究对象保留率为89.4%;至干预后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人,研究对象保留率为80.8%。(2)流失人员与完成研究人员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3)干预组患者干预参与度较高,接受干预次数≥5次者占总人数的84.3%。3.认知行为干预效果:(1)干预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接受干预后认为排尿问题得到改善或极大改善者44例(95.7%),认为没有变化者2例(4.3%),没有患者发生排尿问题加重的情况。(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OAB症状总分(OABSS)、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疾病困扰程度(PPBC)、OAB-qSF量表得分、排尿地点选择维度、无尿意排尿维度和憋尿维度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排尿维度、排尿姿势维度、夜尿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的干预主效应不明显(P0.05),尿频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不明显(P0.05);各结局指标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做交互效应轮廓图显示,干预后两组各结局指标得分上升或下降幅度不同。(3)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各结局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时点除憋尿维度、排尿姿势维度、用力排尿维度、尿频、夜尿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外(P0.05),OAB症状总分(OABSS)、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疾病困扰程度(PPBC)、OAB-q SF量表得分、排尿地点选择维度、无尿意排尿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除用力排尿维度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MCS)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结局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除夜尿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MCS)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结局指标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各结局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OAB症状总分(OABSS)在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尿频和夜尿在T1、T2,T2、T3, T1、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急迫性尿失禁在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OAB-q SF量表困扰量表和OAB-q SF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在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SF-12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健康(PCS)得分在T1、T2,T2、T3, T1、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SF-12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MCS)得分在T1、T3, 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排尿地点选择维度得分在T0、T1,T1、T2,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无尿意排尿维度得分在T1、T2,T2、T3,T1、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憋尿维度得分在T2、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用力排尿维度得分在T1、T2, T2、T3, T1、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排尿姿势维度得分在T0、T1,T1、T2,T2、T3, T1、T3时点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OA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问题,其中无尿意排尿行为最严重;OAB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尿急最为严重,其次是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尿频最轻;OAB患者受到一定程度的疾病困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OAB患者的不良排尿行为,如排尿地点选择、无尿意排尿和憋尿,但对用力排尿和排尿姿势改善不明显。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认知和排尿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OAB患者的OAB症状,尤其是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降低患者的疾病困扰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被患者接受的行为疗法。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 认知干预 排尿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 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3.6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5
- 符号说明15-16
- 第一章 前言16-21
- 1 研究背景16-20
- 2 研究目的20
- 3 研究假设20-21
- 第二章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策略的构建21-25
- 1 研究的理论框架21-22
- 2 构建认知行为干预策略22-25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5-31
- 1 研究设计2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5-30
- 3 研究伦理30-31
- 第四章 结果31-53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31-32
- 2 两组患者基线均衡性的比较32-34
- 3 流失人员与完成研究人员的基线资料比较34-36
- 4 治疗满意度36
- 5 干预效果评价36-53
- 第五章 讨论53-59
- 1 OAB患者的排尿行为、OAB症状、疾病困扰程度和生活质量现状53
- 2 干预对OAB患者的排尿行为、OAB症状、疾病困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3-59
- 第六章 结论59-61
- 1 结论59
- 2 研究的创新性59
- 3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59-61
- 附录61-71
- 参考文献71-78
- 致谢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9-80
- 附件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华锋,郑祥毅,谢立平;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年01期
2 张歆;王文娟;江启成;;SF-12量表用于安徽农村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09期
3 张姝娜,安平,曹艳雪,戴文颖,卞丽,吕丹,王佳贺;认知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4 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4944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