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8 23:11

  本文关键词: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心衰 尿失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1、描述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患病情况。2、探讨可能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5年5月~2016年1月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的慢性心衰患者7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心衰自我护理维持量表以及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后,运用统计软件SAS9.4进行数据分析。采用M±SD,频数,率和构成比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统计学资料和各变量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4份,有效回收率为86%。2、774例慢性心衰患者中,尿失禁患者共335例,慢性心衰患者尿失禁的患病率为43.3%。其中急迫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为40.1%;混合性尿失禁次之,为30.2%。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分别为:轻度尿失禁所占比例约为47.2%,中度约44.2%,重度约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主要有: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口渴程度、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利尿剂。结论1、慢性心衰患者中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以急迫性尿失禁为主,应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共同重视。医护人员应做好此部分人群尿失禁的预防和管理工作。2、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口渴程度、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利尿剂是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加以重视,对疾病做出合理的诊治。
【关键词】:慢性心衰 尿失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5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2
  • 符号说明12-13
  • 第一章 前言13-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4
  • 1. 慢性心衰文献回顾15-17
  • 1.1 慢性心衰的定义及分类15
  • 1.2 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5
  • 1.3 慢性心衰心功能评估15-16
  • 1.4 慢性心衰的流行状况16-17
  • 2. 尿失禁文献回顾17-22
  • 2.1 尿失禁定义及分类17
  • 2.2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数据17-18
  • 2.3 尿失禁的发病机制18-19
  • 2.4 尿失禁的影响因素19-22
  • 3. 慢性心衰与尿失禁22-24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4-27
  • 1. 研究对象24
  • 1.1 样本24
  • 1.2 纳入标准24
  • 1.3 排除标准24
  • 1.4 最小样本量估算24
  • 2. 研究方法24-27
  • 2.1 调查工具24-26
  • 2.2 资料收集、数据录入26
  • 2.3 统计学分析26-27
  • 第四章 研究结果27-36
  • 1. 问卷完成情况27
  •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27-30
  • 2.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27-28
  • 2.2 研究对象的健康相关资料28-29
  • 2.3 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29
  • 2.4 研究对象的生活行为及自我护理维持状况29-30
  • 2.5 研究对象的尿失禁现状30
  • 3. 研究对象尿失禁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30-36
  • 3.1 影响慢性心衰尿失禁发生的单因素分析30-33
  • 3.2 影响慢性心衰尿失禁发生的多因素分析33-36
  • 第五章 讨论36-41
  • 1. 慢性心衰尿失禁的现况36-37
  • 2. 研究对象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37-41
  • 2.1 社会人口学因素37-38
  • 2.2 疾病因素38-41
  • 第六章 结论41-43
  • 1. 研究结论41
  • 2. 建议41
  • 3. 研究的创新之处41
  • 4. 研究的局限性41-43
  • 附录43-48
  • 参考文献48-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5-56
  • 附件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中立;慢性心衰研究近况[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5期

2 刘国萍;;老年人慢性心衰防治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J];工企医刊;2004年03期

3 张陶莉;;高龄慢性心衰患者诊治中应注意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10期

4 袁志敏;;慢性心衰患者伴发贫血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9年03期

5 王英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7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10期

6 赵宗令;杨六珍;;社区综合治疗慢性心衰40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张进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20期

8 万洁;林谦;王彤;苏敬泽;宋麦芬;王旭升;逯金金;;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构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9期

9 刘艳秋,王书清,孙晓艳;硫酸镁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对慢性心衰者不再说“没治”[J];科学大观园;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如秀;;中西医结合治疗对60例慢性心衰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影响[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赵水华;;对慢性心衰规范治疗的几点建议[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思远;周续军;胡志希;;基于运动与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思考[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杨兰;马莉;董晨明;薛莉花;贾雪琴;刘丽;;慢性心衰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意义探讨[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林谦;农一兵;万洁;逯金金;温志浩;安超;;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制定及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伟强;赵华云;王文会;贺青军;罗智敏;;益气舒心丸对慢性心衰疗效的影响[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潘晓群;王春木;;黄连素与疏甲丙脯酸联用慢性心衰100例临床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洪艳;王建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68临床观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张艳;张美弟;;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及治疗体会[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初探[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晓洪;成都模式:将慢性心衰“扼杀”在社区[N];成都日报;2009年

2 杨叁平;慢性心衰治疗要抓关键[N];河北日报;2012年

3 姜腾勇;别让慢性心衰失代偿[N];健康报;2006年

4 姜腾勇;慢性心衰吃药四阶梯[N];健康报;2006年

5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博士 高怀林;慢性心衰治疗新思路[N];保健时报;2010年

6 记者 邓晓洪;我市推出慢性心衰的社区管理模式[N];成都日报;2009年

7 乔同范;治疗慢性心衰要注意些什么[N];健康报;2005年

8 张蕊邋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刘文娴 宁尚秋;教慢性心衰病人自我管理[N];健康报;2008年

9 张宁;慢性心衰也要“精心治疗”[N];医药导报;2009年

10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高怀林 博士;慢性心衰治疗有新思路[N];保健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W,

本文编号:58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58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