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的改编
本文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的改编
【摘要】:研究目的照顾能力是指照顾者在维系患者及自身健康时所具有的能力。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照顾者的负担及生活质量,甚至是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恶性血液病恶性程度高,病程复杂,照顾者和患者同样经受着巨大的负担,而照顾者更是负担的主要承受者,因而对恶性血液病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构建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理论模型,并将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改编为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使用的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评价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和信度、效度检验。研究方法1.以Orem的自护缺陷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非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形成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理论模型;2.根据上述理论模型进行筛选量表,并对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和改编;3.横断面调查及量表测评:通过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疾病信息调查表及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初始量表对苏州3家医院的179例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条目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相关分析法、极端组法进行量表条目筛选;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量表因子结构;采用信效度检验对量表进行测量学评价,最终形成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研究结果1.条目筛选及因子分析结果:25个条目的初始量表经由条目筛选及因子分析,共删除2个条目,形成包含6个因子23个条目的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6个因子分别是疾病认知能力、基础照护技能、按需照护技能、情感管理能力、寻求利用支持的能力以及平衡照顾需求与个人需求能力,6个因子充分体现了照顾能力的核心概念,与质性研究中探索的照顾能力理论模型相符。2.量表信度检验: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0,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22~0.892之间,说明该量表内在一致性较高。总量表的折半系数为0.849,分量表的折半系数在0.649~0.885之间,说明该量表测量较稳定。3.量表效度检验:(1)内容效度(CVI):经过两轮咨询,量表各条目的CVI以及总量表的CVI均达到1,说明量表内容具有针对性。(2)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53~0.745之间;条目与归属因子的相关系数(集合系数)在0.698~0.912之间;条目与其它因子的相关系数(区分系数)在0.099~0.578之间;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263~0.578之间;因子与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71~0.807之间,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EFA)6个公因子的累计解释变异率达70.810%;所有条目在归属因子上的负荷值为0.508~0.847,各个条目在归属因子及其他因子上的载荷值差均0.15。研究结论本研究改编的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较好的体现了照顾能力的内涵,条目内容及因子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的评估工具。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家庭照顾者 照顾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1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1-12
- 第二节 概念界定12-13
- 第三节 理论基础13-14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4
- 第五节 研究内容14-15
- 第六节 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 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模型的扎根理论研究16-34
- 第一节 研究设计16-21
- 第二节 结果21-31
- 第三节 讨论31-33
- 第四节 小结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33-34
- 第三章 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的文化调适34-46
- 第一节 研究设计34-37
- 第二节 结果37-45
- 第三节 小结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45-46
- 第四章 恶性血液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的测评46-64
- 第一节 研究设计46-50
- 第二节 结果50-60
- 第三节 讨论60-63
- 第四节 小结63-64
- 第五章 结论64-66
- 第一节 研究结论64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64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研究的建议64-66
- 参考文献66-71
- 缩略词表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2-73
- 综述73-80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 180-81
- 附录 281-87
- 附录 387-94
- 附录 494-97
- 附录 597-99
- 附录 699-101
- 附录 7101-103
- 致谢103-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宏伟,王彼得;p~(27)的表达与恶性血液病[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2 魏玉静,党惠兵,刘爱云,夏德运;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治疗探讨[J];开封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3 刘兴强,郭海鹰,王小渝,周正贤,朱萍,周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7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0年04期
4 陈维干;恶性血液病伴发抑郁焦虑症4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5期
5 魏玉静,赵阳,夏德运;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治疗探讨[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1期
6 江志生,孙顺平,王学之,廖辉,何春娜,李桂芳,杨岳琴,钱超,温宏升,胡炳杰,陈波生,郑谆,冯晓闽;26例恶性血液病长期生存回顾[J];江苏医药;2002年04期
7 张颢,陶艳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J];四川肿瘤防治;2002年01期
8 陈蓉,郭海鹰,王小渝;风湿病合并恶性血液病14例分析[J];四川医学;2004年06期
9 张继英;爱平;白雁;;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薛永权;;恶性血液病中各染色体常见畸变的类型、频率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华;杜虹;张国君;王萍萍;王艳萍;卢香兰;李霞;;VEGF/N-Ras/p-ERK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心;张海涛;张梅;陈丽梅;刘陕西;邵文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季石;卢英豪;孙志强;张燕;戚璐;王椿;龙正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4例疗效观察[A];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C];2007年
4 彭捷;徐雅靖;傅敢;刘弋;陈焱;祝焱;何群;刘巍;吴登蜀;赵谢兰;钟美佐;陈方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1例疗效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胡晓梅;刘锋;麻柔;;我国含砷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评价[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韩树洲;郑炜;孙莹;高艳;;呋喃阿霉素为主的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温丙昭;李玲;曲建华;江明;陈tb;丁凌录;钟迪;郭新红;马艳;;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35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赖永榕;蔡正文;马R,
本文编号:687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68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