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2 22:10

  本文关键词: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 焦虑抑郁 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心理护理


【摘要】:背景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由于其治疗是一项集药物、饮食、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的大工程,再加上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的特点,使得患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为焦虑和抑郁,导致患者的幸福感水平普遍降低,生活质量全面下降,严重影响其全面康复。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1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2在现状调查、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专家意见,确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措施。将调查中符合入选条件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3件好事法、表达感谢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实生活练习等,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心理护理,出院后进行电话干预,每周1次,每次30~40分钟,干预时间为5周。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验证该心理护理的有效性。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c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8(34.9%)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轻度焦虑44(26.5%)例,中度焦虑13(7.8%)例,重度焦虑1(0.6%)例,患者的焦虑总粗分(36.09±8.13)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4(56.6%)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其中,轻度抑郁53(31.3%)例,中度抑郁38(22.9%)例,重度抑郁4(2.4%)例,患者的抑郁总粗分(42.37±9.17)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男性(78.88±13.62)略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73.89±13.66)和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并发症、抑郁、主观幸福感在焦虑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焦虑、主观幸福感在抑郁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医疗费别、并发症、焦虑、抑郁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抑郁、主观幸福感、有无并发症进入了以焦虑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共解释焦虑变异的59.6%;焦虑、人均月收入、职业进入了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共解释抑郁变异的52.2%;焦虑进入了以主观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的41.4%。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干预组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国内常模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男性稍高,女性无统计学意义。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幸福感、有无并发症、人均月收入和职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焦虑。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焦虑抑郁 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心理护理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5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3
  •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8
  • 结果18-37
  • 讨论37-45
  • 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50
  • 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50-62
  • 参考文献57-62
  • 附录62-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8-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历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2 周]Z;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3 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4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颜立;陈富国;刘艳梅;;积极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1期

6 刘永瑞;荣志宏;;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1期

7 杨柯君;;积极心理学[J];上海医药;2012年14期

8 刘向莉;;美学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医用价值探析[J];医学与哲学(A);2012年08期

9 韩姝;孙爱敏;周春雷;;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舒缓护士压力[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7期

10 史倩;鹿凤山;;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鲁静;徐光兴;;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学校心理学模式的转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春雷;庄展模;;勇气的积极心理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苗元江;梁小玲;;谦虚与当代积极心理学[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林潇骁;崔丽霞;;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干预小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传来;;积极心理学——平衡的心理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彩艳编译;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探讨人类幸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市妇联副主席 周志军;积极心理学对妇联工作的正能量[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商报记者 李立勋;积极心理学从“学分鸡肋”到业界焦点[N];北京商报;2012年

4 记者 王宁;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召开[N];健康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季晓莉;学点积极心理学, 掌握幸福“开瓶器”[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严明瑗;何谓积极心理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王洪波;“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任俊 刘迪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积极心理学:积极力量同样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夏子章;在官兵心灵中播撒阳光[N];解放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沫;传统心性哲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对话与融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胡韬;积极心理学心育课程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博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胡梦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6年

9 贺喜秀;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1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781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