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42

  本文关键词: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患者风险 识别能力 风险识别 指标体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识别患者风险所需能力,初步构建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指标体系,为医院护理管理者明确和评价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明确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框架及条目内容;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初步确立指标体系的维度及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成临床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自评问卷,对山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0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了预调查,分析信效度;在较好信效度的基础上,对山西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61名护士进行实测,并对数据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1.初步构建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指标体系:邀请28名护理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咨询,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判断依据(Ca)=0.89,熟悉程度(Cs)=0.81,权威程度(Cr)=0.85;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CV)均0.25,和谐系数(W)均0.3,说明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较一致。最终确立3个一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护士对患者风险知识掌握能力(0.0904)、护士对患者风险感知能力(0.5559)和护士对患者风险分析能力(0.3537)和21个二级指标。2.临床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自评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信度: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6,分半信度为0.938;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χ2/df=1.8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2,规范拟合指数(NFI)=0.97,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0.99,均方根残差(RMR)=0.022,比较拟合指数(CFI)=0.99,增值拟合指数(IFI)=0.99,相对拟合指数(RFI)=0.97。据文献报道,只要根据多个准则,模型是好的拟合。就可以认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是可供参考的模型。综上所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3.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指标体系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不同科室类别、工龄、婚姻状况、职称、职业态度、护士性别、有无子女、是否为带班组长和是否为带教老师,这9个是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得出,对护士风险识别能力有显著影响的共有5个,依序为职业态度、职称、是否为带班组长、有无子女和是否为带教老师。结论:1.初步确立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2.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3.影响护士风险识别能力的因素有不同科室类别、工龄、婚姻状况、职称、职业态度、护士性别、有无子女、是否为带班组长和是否为带教老师,其中职业态度、职称、是否为带班组长、有无子女和是否为带教老师对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患者风险 识别能力 风险识别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7
  • 第一部分 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17-37
  • 1 对象与方法17-19
  • 1.1 研究对象17
  • 1.2 研究方法17-19
  • 2 结果19-35
  • 2.1 专家一般资料19-20
  • 2.2 专家积极系数20
  • 2.3 专家权威程度20
  •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20-23
  • 2.5 专家修改意见23-25
  • 2.6 指标权重的确定25-30
  • 2.7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30-33
  • 2.8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3-35
  • 3 讨论35-36
  • 3.1 指标体系的可靠性与科学性35
  • 3.2 护士识别能力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35-36
  • 4 结论36-37
  • 第二部分 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指标体系的临床应用37-51
  • 1 对象与方法37-38
  • 1.1 研究对象37
  • 1.2 研究方法37-38
  • 2 结果38-48
  • 2.1 一般资料38-39
  • 2.2 各维度得分39
  • 2.3 单因素结果与分析39-46
  • 2.4 多因素结果与分析46-48
  • 3 讨论48-49
  • 3.1 对临床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测评的现实意义48
  • 3.2 培训护士风险识别能力的重要性48-49
  • 4 结论49-51
  • 4.1 课题研究结论49
  • 4.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49
  • 4.3 下一步研究的方向49-50
  • 4.4 本课题的局限性50-51
  • 参考文献51-55
  • 综述55-61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77
  • 致谢77-79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79-80
  • 个人简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卫人;;乡(镇)卫生院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1988年08期

2 ;全面小康科学指标体系有望今年出台[J];养生大世界;2006年01期

3 江雷,郭强;基层军医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03期

4 李金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做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88年01期

5 赵祖茂;温新太;陈云泽;;建立医院合理的承包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1989年04期

6 汤洪;速家震;薛塞峰;李强;徐云燕;;CME项目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1995年04期

7 程淑华;刘聪香;唐浪娟;刘珊;;构建县级医院护理帮扶需求指标体系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年05期

8 姚金成;曾令贵;黎银波;胡领;杜娟;饶健;;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药业;2014年12期

9 杜云;;谈卫生事业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J];卫生经济;1984年10期

10 张敄明;;健康和卫生防病指标体系的研究[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孙士超;;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何爱国;;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邢彦;孙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津滨高速公路为例[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5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王德伟;;高新技术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标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张运平;;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10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明慧;加紧出台“法治政府”指标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彦语;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即将出炉[N];中国电子报;2012年

3 记者 麻蓉生 开永丽;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初稿形成[N];四川法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上海探索构建环境宜居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记者 庞莹;《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逸吟 靳昊 整理;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助推法治建设[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梁志超;本市将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N];房地产时报;2006年

8 记者  孟知行;闵行推出民生指标体系[N];解放日报;2007年

9 杨雪虹;“福利指标体系”意味“民生本位”[N];南方日报;2006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李怀今;市民将从指标体系中受益[N];深圳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李海华;矿建剥离工程评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雪明;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毛毛;造纸行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谯婧;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效能评估的权值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上扬;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发努冯大学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翔;基于EM-AHP-FE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继磊;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蓼;基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基金会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郭海宁;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乔巧;我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郝杰璐;河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9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799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