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17:12

  本文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凝血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与静脉血栓前高危状态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分两部分,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2年天津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并初次使用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0例,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观察10天,根据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标准,PICC置管后10天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进入观察组,无血栓栓塞的进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填写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多因素分析调查表,将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收集同期住院初次使用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6例,根据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标准,PICC置管后10天内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状态患者进入观察组,无血栓栓塞的进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在PICC置管后第1,4,7,10天抽取静脉血送检,测定患者的PT, APTT, TCT, FIB, DD, PLT.收集数据描述各组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的差别。 结果 第一部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合并症类型(P0.01),吸烟史(P0.05),运动(P0.05),手术治疗史(P0.01),穿刺部位(P0.05),穿刺方法:(x2USG-NUSG=36.92, P0.0001.x2USG-VC=11.43,P=0.0007.x2NUSG.VC=4.972,P=0.0258),导管尖端位置(x2V2/3-V1/3=8.246,P=0.0041.x2V2/3-VI=5.934,P=0.0149.x2V1/3-VI=29.94,P0.0001)与静脉血栓栓塞有关。目前我们的研究不能认为患者年龄(P0.05),性别(P0.05)与静脉血栓栓塞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糖尿病合并症(OR=4.157,P=0.019),手术治疗史(OR=3.333,p=0.037),左臂穿刺(OR=2.896,P=0.047),非超声介导的PICC置管(OR=10.363,P0.001)以及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OR=8.597,P0.001)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在第二部分我们发现,所有患者在置管后第1,4,7,10天,PT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第4,7,10天PT明显降低(P0,01),且在各时间点持续下降(P0,05,thrombus ldvs.10d).,所有患者置管后在各时间点的APTT值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患者APTT在第4,7,10天明显下降(P0,01),且在各时间点持续下降(P0,05, thrombus ldvs.10d)。所有患者置管后各时间点FIB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第4,7天TCT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第4,7天TCT值明显升高(P40.01, P70.05thrombusvs. contral).对照组患者置管后第4,7,10天超出正常参考范围,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第1,4,7,10天DD值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DD值在第1,4,7,10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1,4.100.01,P70.05,thrombus vs. contral)。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各时间点PLT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中在第7天,观察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10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第一部分: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糖尿病合并症,手术治疗史,左臂穿刺,非超声介导的PICC置管以及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充分评估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做好防范血栓栓塞的准备。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提示,PICC置管后PT与APTT持续下降,DD维持在高水平波动高度提示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凝血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7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一、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相关因素的分析13-28
  • 1.1 对象和方法13-15
  • 1.1.1 研究对象来源13
  • 1.1.2 纳入标准13
  • 1.1.3 排除标准13
  • 1.1.4 研究方法13
  • 1.1.5 分析对象13-14
  • 1.1.6 主要变量赋值14
  • 1.1.7 统计学方法14-15
  • 1.2 结果15-22
  • 1.2.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16
  • 1.2.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16-17
  • 1.2.3 肿瘤患者中各种肿瘤类型与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17-18
  • 1.2.4 肿瘤患者合并症与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18-19
  • 1.2.5 吸烟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19-20
  • 1.2.6 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20
  • 1.2.7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PICC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20
  • 1.2.8 穿刺部位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20-21
  • 1.2.9 穿刺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21
  • 1.2.10 PICC管尖端位置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21-22
  • 1.2.11 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22
  • 1.3 讨论22-27
  • 1.3.1 穿刺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状况23
  • 1.3.2 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23-27
  • 1.4 小结27-28
  • 二、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趋势及与PICC血栓前高危状态关系28-34
  • 2.1 对象和方法28-29
  • 2.1.1 研究对象来源28
  • 2.1.2 纳入标准28
  • 2.1.3 排除标准28
  • 2.1.4 研究方法28-29
  • 2.1.5 分析对象29
  • 2.1.6 统计学方法29
  • 2.2 结果29-33
  • 2.2.1 肺瘤患者PICC置管后PT的变化29
  • 2.2.2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APTT的变化29-30
  • 2.2.3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FIB的变化30
  • 2.2.4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TCT的变化30-31
  • 2.2.5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DD的变化31
  • 2.2.6 肺瘤患者PICC置管后PLT数量的变化31-32
  • 2.2.7 肿瘤患者PIGG置管后DD的变化32
  • 2.2.8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PLT数量的变化32-33
  • 2.3 讨论33-34
  • 2.4 小结34
  • 结论34-36
  • 参考文献36-3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9-40
  • 附录40-43
  • 综述43-52
  • 综述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训芝,吴新民,陈铭,袁家颖,张生锁;开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年04期

3 陈雅玫;石新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年02期

4 ;The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on thrombomodulinthrombin binding: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2年10期

5 陈湘玉;袁玲;李蓉梅;吕佳;陈琛;周霞;王丽丽;卞丽娟;;肿瘤病人使用不同种类PICC内血栓形成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年30期

6 谢炳銮;吴贤;胡一迪;詹静;吕世旭;施仲义;傅晓辉;;乳腺癌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1年06期

7 张洪臣;1500例老年人凝血指标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04年01期

8 李宁川,方明,孙新荣;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学生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9 蔡芸芸;陶莉;吴海霞;肖谜;郑鸿;;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3期

10 潘晓冬;冉德森;;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探讨[J];首都医药;2007年20期



本文编号:844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844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