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及防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及防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从系统层面分析易导致针刺伤发生的潜在因素、后果及防护干预措施,并运用该管理模式实现流程再造,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规范,制定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其分支医院应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5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针刺伤防护管理,干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基于FMEA管理模式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干预,分别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干预后两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及防护知信行状况,评价FMEA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实施效果。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整个干预过程的临床护士共147名,干预组75名,对照组72名;男性2名,女性145名,平均年龄为(29.06±5.77)岁。2.在过去6个月中有36.73%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共发生77次针刺伤,人均1.43次;发生过1-2次针刺伤的共48例,占32.65%;发生过3-4次的共6名,达4.08%。在发生的针刺伤中,有53.71%的护士被已用于病人的针头刺伤,但有46.30%的护士不能确定该病人是否患有传染病。其次,确定病人患有乙肝的居多,占11.11%。3.在各项操作环节中,发生针刺伤次数最多的环节是整理用物,占22.08%;19.48%的针刺伤发生在回套针帽或安瓿环节;在拔针过程中发生的针刺伤占10.40%。而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有其他事情需马上处理占22.08%,注意力不集中占15.58%,病人躁动占12.99%。4.在过去6个月中护士针刺伤的上报率偏低,仅为12.96%。护士不上报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报了也没人管”,占38.30%,29.78%的护士则认为“太忙,没时间”。5.护士针刺伤防护相关知识平均得分(11.17±1.42)分,条目“手套可以降低被针刺伤的感染几率”回答正确率最低;针刺伤预防态度总得分(45.73±3.99)分,条目“不会由于针刺伤而畏惧护理工作”得分最低;针刺伤防护相关行为平均得分(44.39±2.63)分,条目“在平时工作中是否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得分最低。6.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基本资料、过去6个月中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状况、针刺伤防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将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应用于临床后,干预组针刺伤关键环节危机值(RPN)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将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应用于临床后,干预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9.将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应用于临床后,干预组针刺伤相关知识部分、态度部分、行为部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仍较高,但上报率较低,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2.操作后发生的针刺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极大,可引起血源性感染,护士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针刺伤的发生。3.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知晓程度有待提高,预防态度不容乐观,且预防行为依从性较差。4.FMEA的临床应用实现操作流程再造、完善制度,以达到防护措施持续改进。5.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的实施可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6.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可明显改善护士针刺伤防护相关知信行情况。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临床护士 针刺伤 防护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索引9-12
- 前言12-14
- 对象与方法14-24
- 1 对象14-15
- 1.1 研究对象14
- 1.2 样本量的确定14
- 1.3 抽样方法与分组原则14-15
- 2 方法15-22
- 2.1 基于FMEA的针刺伤预防对策研究15-19
- 2.2 基于FMEA的针刺伤预防对策的实施19-21
- 2.3 评价指标及测评工具21-22
- 3 质量控制22-23
- 3.1 选择性偏倚的控制22
- 3.2 信息偏倚的控制22
- 3.3 混杂偏倚的控制22-23
- 4 统计学方法23
- 5 伦理原则23-24
- 结果24-34
- 1 临床护士一般资料24-26
- 2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及防护知信行(KAP)现状26-29
- 2.1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26-29
- 2.2 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现状29
- 3 两组临床护士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29-32
- 3.1 两组临床护士人口学基本资料比较29-31
- 3.2 两组临床护士过去6个月针刺伤发生状况比较31
- 3.3 两组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KAP得分比较31
- 3.4 FMEA干预前两组针刺伤关键环节危机值(RPN)比较31-32
- 4 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与常规临床护士针刺伤管理的干预效果评价32-34
- 4.1 FMEA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针刺伤发生率比较32
- 4.2 FMEA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针刺伤防护KAP得分比较32-33
- 4.3 FMEA干预后两组针刺伤关键环节危机值(RPN)比较33-34
- 讨论34-40
- 1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分析34-36
- 1.1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34
- 1.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减少针刺伤的重要环节34-35
- 1.3 临床护士针刺伤上报率处于较低水平35-36
- 2 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相关知信行现状分析36-37
- 2.1 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相关知识有待提高36
- 2.2 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态度不容乐观36-37
- 2.3 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未达到较好水平37
- 3 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对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干预效果37-39
- 3.1 FMEA的应用实现操作流程再造,,持续改进防护措施37-38
- 3.2 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的实施可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38
- 3.3 基于FMEA的针刺伤防护对策可明显改善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情况38-39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39-40
- 4.1 研究的创新性39
- 4.2 研究的局限性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55
- 综述55-65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序玲,冯文,沈文俊;针刺伤危害浅析及预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10期
2 韦笑云;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3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谭健,李惠嫦;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3年03期
4 何美玲;护士针刺伤在不同科室的状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5 许瑛,陆燕子,李津津;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8期
6 司存武,谢丽芹,姜美华;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J];哈尔滨医药;2004年06期
7 蔡志翔,李宛,李恩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年16期
8 麦小娟;消毒供应室人员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对策[J];医学文选;2005年06期
9 贺锦花;李菊英;谢玲玲;曾艳花;曾红云;;26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6期
10 Makwana N.;Riordon F.A.I.;郭战宏;;社区针刺伤的前瞻性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临床护士被针刺伤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二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郭娟;郭彤;;病房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慧君;;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徐莎莎;;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和防护对策[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5 许爱萍;;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黄琼;刘曼丽;卢瑛;;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张秀;李杨;;302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丁洁;兰美娟;曾妃;徐珏华;;护理人员工作中针刺伤的防护[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璞洁;郑冬梅;李秀芝;;感染科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徐伟;张荣彩;;我院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报告[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蕴明;用管理挡住针刺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洪文;地区采取多项措施应对“针扎事件”[N];阿克苏日报;2009年
3 郑灵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增大[N];健康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易宜芳;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注册护士针刺伤报告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赵莹;六西格玛管理预防护士针刺伤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4 袁春;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危险度评价[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5 聂圣肖;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梁培荣;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影响因素[D];苏州大学;2013年
7 蒋慧;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实习生针刺伤防护技能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99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