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11-13 17:16

  本文关键词: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角钢 预应力筋 数值模拟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摘要】: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PTED结构)具有独特的受力性能。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基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 Sees,提出PTED节点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编制的角钢拉压恢复力模型,对5个PTED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建模和参数选择,采用Open Sees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出试件试验过程的滞回曲线,数值模拟所得的各极限状态点对应的荷载及位移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同时可准确地模拟出角钢、预应力筋及梁端截面的力学行为。采用该文方法进行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精度可满足工程需求。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结构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0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220) 淮海工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Q12021)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14ZD28)
【分类号】:TU352.11;TU375.4
【正文快照】: 为顺应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潮流,发展我国的预应力预制装配结构体系,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 4],提出一种新型的采用顶底角钢作为耗能元件的自复位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形式(简称PTED节点)[5],并完成5个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与传统的现浇或装配整体式结构不同,P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斌;钢筋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10期

3 段建中,何利;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陈昌宏;马乐为;单建;黄莺;吴敏哲;;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工业建筑;2007年02期

5 蔡建国;朱洪进;冯健;刘亚非;黄利锋;;世构体系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张宽权 ,王宝珍;单层工业厂房排架节点抗震性能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0年04期

7 钱冬江,蒋永生,梁书亭,燕国强;正交钢骨砼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02年01期

8 刘建伟;李英民;杨治洪;郑清;;平面RC框架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抗震性能对比试验[J];建筑结构;2009年04期

9 吴涛,李红星,朱佳宁,白国良;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及设计计算方法[J];建筑科学;2003年04期

10 刘建伟;李英民;杨治洪;夏洪流;单亮;;空间RC框架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抗震性能对比试验[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光;吴转琴;尚仁杰;;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建国;朱洪进;冯健;;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世构体系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程浩德;;考虑剪拉比影响的预应力扁梁内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顾欣;王岩;;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5 刘海峰;王全;郭涛;;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秦新刚;徐明;;P—Δ效应对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陈明;高鹏;;带垫板的双肢C形钢斜节点抗震性能分析[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施卫星;朱伯龙;杨续义;;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体与环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9 邹昀;林晖;马卫强;;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10 刘春阳;李振宝;高等利;;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节点抗震性能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治洪;RC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傅剑平;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杨文伟;管桁结构搭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飞;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祥;RC框架偏心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许立明;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江正;采取改进措施的夹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何微;钢筋混凝土框架错层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张保亮;RC框架变梁异型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郭宝军;空间角钢骨架加强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陈勇;无粘结预应力砼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9 孔德利;135°L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韩艳丽;预制管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1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181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