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地下建筑火灾消防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BIM的地下建筑火灾消防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铁 火灾 BIM(建筑信息模型) 通风排烟 人员疏散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输运能力大、低污染、低能耗、准时可靠、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大中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地铁内部空问相对封闭、通道狭小,人员大量集中,存在着突出的安全风险。一旦车站内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迅速扩展,烟气易于聚积并向周围蔓延,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消防系统是地铁火灾控制的关键系统,同时,其运行模式又非常复杂,因此,除了按照一定规范设计地铁车站消防系统外,还需要在掌握地铁火灾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性能化设计方面的问题。目前,研究地铁火灾的主要方法是足尺试验、缩尺试验和数值计算。论文以北京市科委项目“深层地铁车站消防设计研究、仿真及应用”为依托,选择北京地铁某车站及其通风排烟系统为对象,基于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理念建立了相当接近实际的计算模型,并结合地铁车站现场实测数据,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及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地铁火灾、通风排烟作用及人员疏散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分析列车从进站至停靠期间,活塞风效应及车站站台安全门对地铁火灾烟气扩散及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第二,分析在列车不同部位着火、站台着火等条件下,站内空间的流场、温度场、烟气扩散规律,以及车站防排烟系统是否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第三,分析发生不同场景的火灾时,车站内的人员安全疏散规律,检验疏散条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研究,论文提出并实践了利用BIM信息模型进行流体流动模拟计算和人员疏散仿真的方法,得到了活塞风效应、安全门等对地铁车站内火灾烟气扩散过程、烟气温度分布、气流组织等的影响规律,基本掌握了车站内各种场景下的人员疏散的规律。同时,指出了现有防排风系统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改进措施;并且对地铁火灾应急预案的拟定提出了参考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8.1;TU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仁;;中国BIM标委会 BIM标准组成立[J];建筑工人;2013年07期
2 丁顺;;基于BIM技术的创新思维——“外滩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概念方案竞赛[J];建筑技艺;2011年Z1期
3 张金乾;;基于BIM绿色建筑解决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12年20期
4 于巧稚;;江苏大剧院大放异彩,BIM技术造就水韵江苏[J];中国建设信息;2014年04期
5 刘晓光;;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10期
6 张成方;李超;;BIM技术在地铁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浅析[J];河南科技;2013年09期
7 ;中国铁路BIM联盟成立[J];铁道建筑;2014年02期
8 ;BIM引发建筑行业巨大变革[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10期
9 本刊编辑部;;让BIM融入建筑,让绿色深入生活[J];中国建设信息;2012年08期
10 高永刚;李光金;董智力;惠跃荣;;BIM技术在银川火车站工程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滑令;韩宁;郝治邦;;BIM管理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魏群;尹伟波;刘尚蔚;;BIM技术中的数字图形信息融合集成系统研究进展[A];钢结构技术与工程应用最新进展——2014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年会和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桦;;集团型设计企业BIM发展趋势与展望[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报告集[C];2011年
5 吴宝荣;;基于BIM技术水处理构筑物建模[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赵志安;;基于BIM概念的管道综合碰撞检查软件[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程淑珍;;BIM技术在成功大广场项目中的应用[A];信息化推动工程建设工业化——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余敏;廖小梅;马志贵;顾玲;牛挺;;Bim基因及GR基因表达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余敏;廖小梅;杨金荣;邓承祺;牛挺;;Bim基因及GR基因表达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10 冯延力;;鸿业科技BIM系列软件的研发之路[A];信息化推动工程建设工业化——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艳蕾;从无序到有序 标准建设将加速BIM推广[N];中华建筑报;2013年
2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杨宝明 博士;“BIM技术员”——项目部新大员[N];建筑时报;2009年
3 何关培;BIM:是企业的战术工具还是战略系统[N];建筑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姜姝;BIM应用:奠定智慧建筑基础的软力量[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焦玲玲;魏来:BIM国家标准指明行业发展方向[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6 赫丽萍;设计可“行” BIM先“行”[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时宜;BIM标准:国际视野助力本土化落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8 记者 张高青;2011“新立方”建筑文化论坛专题研讨BIM应用[N];建筑时报;2011年
9 金雨晖;BIM是建筑行业的“蓝海”[N];建筑时报;2011年
10 石一久;BIM理念渗入工业变革[N];中国石化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保存;基于BIM技术的住宅工业化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立群;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控过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何侃;基于BIM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辅助设计平台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姬丽苗;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5 常鸿飞;基于BIM模式下的新疆维吾尔民居营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伟;基于BIM技术的物业运维管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7 吴婷婷;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线防碰撞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符聪;基于BIM平台的Revit工具集的设计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明龙;基于业主方的BIM实施模式及策略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杨龙;面向BIM的铁路工程分类与信息编码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3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23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