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复位耗能拉索支撑的理论研究与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自复位耗能拉索支撑的理论研究与数值分析
【摘要】:传统的支撑框架体系通过材料的塑性屈服耗散地震能量,在震后往往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不仅修复代价高昂,更会严重危害结构的使用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支撑形式——自复位耗能拉索支撑,可在特定的地震水准下降低刚度,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利用复位筋提供的恢复力消除支撑残余变形。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建立了力学分析模型,理论推导了在单调荷载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关系,提出了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ABAQUS有限元模型,通过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支撑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楼层层间位移角达到2%时,支撑仍然具有完全的自复位能力。提出的力学模型和数值模型可为此类支撑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201408320150)
【分类号】:TU352.11
【正文快照】: 支撑框架体系作为一类高效的抗侧力体系广泛应用于工程抗震领域,其中支撑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体系的抗震性能。普通中心支撑在小-中震下能够维持较大的弹性刚度,但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屈曲现象,诱发节点板和支撑本身过早发生疲劳破坏,结构的延性和滞回性能较差[1-2]。特殊中心支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竹屋抗震性能令人吃惊[J];世界竹藤通讯;2004年04期
2 海涛;;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思考[J];建筑;2006年19期
3 李晓明;杨伟;谢光辉;;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4 ;住房抗震性能成为百姓购房关注点[J];西部资源;2008年03期
5 张蕾;程卫红;张志军;;民用住宅的抗震性能探究[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6 沈林;沈小璞;张伟林;刘运林;;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调查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地震科普家族新成员——建筑物抗震性能演示模型[J];城市与减灾;2011年01期
8 崔奇;;影响住宅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03期
9 林奕禧;邝春光;;珠海市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诊治有关问题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年Z3期
10 谢辛辛;;浅谈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东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满荣;单跨三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术龙;配竹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钰;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勇;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及破坏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子胜;冻融环境下RC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姣姣;宁夏生态移民住宅抗震性能及能源自维持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白军刚;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D];长安大学;2015年
7 张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王雁楠;受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固后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陈以晓;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带端柱约束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10 刘龙飞;新型混合连肢墙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4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24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