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2:05

  本文关键词: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杭州西湖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格局,从唐代白居易修筑白堤开始,到清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的以疏浚的葑泥堆筑成阮公墩,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长达10个世纪的创作历程,是唐宋元明清艺术家的接力式创作,使其成为“改变世界的园林格局”。本文首先追溯了在中国山水格局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下,西湖历代疏浚工程对城湖空间格局、西湖的景观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出西湖的山水格局是贯穿着水利疏浚工程对景观的相互影响下塑造而成的。对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植物景观的历史演变、现状特色进行系统调研,归纳出西湖的堤、岛格局是顺应自然的产物,并具有联系交通、划分空间、自成一景的功能;重点对三潭印月的空间布局、水系营造、植物景观等进行研究,归纳出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合理划分水面,形成多方胜景;空间布局错落有致,起承转合;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融合诗情画意四个方面。最后,本文进一步总结了西湖景观格局营造的四大特色,即水利疏浚,文人馈赠;分隔空间,自成多景;引水入园,岛中有岛;植物景观,错落有致。针对现代城市湖岛景观的营造,提出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山水格局,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群落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杭州西湖 疏浚工程 两堤三岛 景观格局 植物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言11-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相关概念阐释12-13
  • 1.2.1 景观格局12
  • 1.2.2 两堤三岛12-13
  • 1.2.3 植物景观13
  • 1.3 相关研究综述13-15
  • 1.3.1 湖岛景观格局的研究概况13
  • 1.3.2 西湖风景区研究概况13-14
  • 1.3.3 西湖两堤、三岛研究概况14-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5-18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2 西湖的景观格局起源及演变历程18-34
  • 2.1 一池三山,传承千年18-20
  • 2.1.1 一池三山模式的思想起源18
  • 2.1.2 一池三山模式的演变18-20
  • 2.1.3 一池三山空间格局分析20
  • 2.2 西湖西湖成因20-21
  • 2.3 古代西湖疏浚(公元前3世纪—公元20世纪)21-27
  • 2.4 近现代西湖疏浚(20世纪—至今)27-30
  • 2.5 历代西湖疏浚对城湖格局、景观格局的影响30-34
  • 2.5.1 西湖疏浚与城湖空间30-32
  • 2.5.2 西湖疏浚与景观格局32-34
  • 3 西湖与其他湖泊堤岛格局比较分析34-55
  • 3.1 常见湖岛格局类型研究34-47
  • 3.1.1 一堤一岛34-35
  • 3.1.2 一湖两岛35-39
  • 3.1.3 一堤两岛39-42
  • 3.1.4 五洲六堤42-47
  • 3.1.5 千岛交错47
  • 3.2 与常见湖岛格局比较47-55
  • 3.2.1 总体比较47-49
  • 3.2.2 与南京玄武湖比较49-55
  • 4 三潭印月景观格局及营造手法55-74
  • 4.1 三潭印月成因追溯55-56
  • 4.2 三潭印月空间布局与景观视线56-62
  • 4.3 三潭印月水系营造62-65
  • 4.4 三潭印月植物景观营造65-70
  • 4.4.1 三潭印月植物种类65
  • 4.4.2 三潭印月植物景观研究65-70
  • 4.5 三潭印月景观营造手法归纳70-74
  • 4.5.1 水面合理划分,形成多方胜景71
  • 4.5.2 空间处理起承转合,错落有致71
  • 4.5.3 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71
  • 4.5.4 融合诗情画意71-74
  • 5 两堤两岛景观格局及植物景观分析74-100
  • 5.1 白堤景观格局与植物景观74-80
  • 5.1.1 白堤景观格局74-77
  • 5.1.2 白堤植物景观77-79
  • 5.1.3 白堤观赏特性79-80
  • 5.2 苏堤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研究80-88
  • 5.2.1 苏堤景观格局80-83
  • 5.2.2 苏堤植物景观83-88
  • 5.3 湖心亭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88-93
  • 5.4 阮公墩景观格局与植物景观93-100
  • 5.4.1 阮公墩景观格局93-96
  • 5.4.2 阮公墩植物景观96-100
  • 6 西湖两堤三岛景观价值与特色100-115
  • 6.1 对中外湖岛景观的影响100-104
  • 6.1.1 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对西湖的价值100-101
  • 6.1.2 两堤三岛对国内湖岛格局的影响101
  • 6.1.3 两堤三岛对东南亚国家湖岛格局影响101-103
  • 6.1.4 总结103-104
  • 6.2 两堤景观格局比较104-105
  • 6.2.1 两堤景观格局104
  • 6.2.2 两堤植物景观104-105
  • 6.3 三岛景观格局比较105-108
  • 6.3.1 三岛景观格局105-107
  • 6.3.2 三岛植物景观107-108
  • 6.4 堤、岛之间联系108-109
  • 6.5 两堤三岛景观格局特色109-112
  • 6.5.1 水利疏浚,文人馈赠109-110
  • 6.5.2 分隔空间,自成多景110-111
  • 6.5.3 引水入园,岛中有岛111
  • 6.5.4 植物景观,错落有致111-112
  • 6.6 存在问题112-113
  • 6.6.1 古韵古风遗失112
  • 6.6.2 游人聚集失衡112-113
  • 6.6.3 养护管理缺失113
  • 6.7 结语——关于湖岛景观的再思考113-115
  • 6.7.1 山水格局,传承创新113
  • 6.7.2 统筹规划,高瞻远瞩113-114
  • 6.7.3 植物群落,自然野趣114-115
  • 参考文献115-118
  • 附录118-129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静;董哲仁;赵进勇;岳成鲲;;黄河调水调沙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J];人民黄河;2013年07期

2 曾辉,郭庆华,刘晓东;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3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近20年来北京延庆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12期

4 张新民;王军德;程玉菲;;石羊河上游祁连山区景观格局及多样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6期

5 肖茂福;;关于构建园林企业景观格局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年03期

6 冷文芳;刘志国;肖笃宁;王恩德;;秦皇岛景观格局演化信息图谱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7 李慧;王向荣;王小平;;武当山景观格局的历史变迁[J];中国园林;2014年03期

8 谢家丽;宋翔;颜长珍;;人类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的遥感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付飞;董靓;;城市河流景观格局及可持续生态策略研究[J];人民黄河;2013年02期

10 黄丽萍;;景观格局对流域水文影响研究指标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达;蒙吉军;;鄂尔多斯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孟丹;宫辉力;李小娟;;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热环境效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战金艳;;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宫恩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竞;;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区域近期景观格局变化——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寅;李阳兵;;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影响—以贵州茂兰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沈竞;王国俊;王浩;;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倪永明;欧阳志云;;新疆荒漠植被景观格局对比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秦向东;闵庆文;;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植被恢复对洪雅县景观格局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凯;多尺度的景观空间关系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乔志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仇恒佳;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娜;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调蓄功能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贾丹;延庆风沙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许晓波;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景观格局与典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玲;江苏东台围垦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鸽;景观格局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金子文;马堵山水电站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樊相宁;2000-2010陕西省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张茜_g;城区经济发展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罗艳;基于ANN模型的元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方仁建;滩涂围垦对海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斯日古楞;基于遥感的道路网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梅;基于MODIS和OLI数据源的艾比湖流域景观格局尺度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孙世宏;基于RS与GIS技术的什邡市景观格局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6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