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澳门高层住区骑楼街道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3:57
  骑楼普及于我国近代时期,20世纪初开始在港澳以及南方城市中广泛采用,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人车分流、交往逗留的空间,同时具有地域文化的烙印。传统骑楼越来越多地被当成历史建筑来讨论,骑楼似乎成为集体记忆逐渐淡出现代生活,而当我们走在澳门的现代都市街头,不难发现,骑楼以简洁现代的形式再现于生活中,其适应面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建筑,更是拓展到大规模的商住建筑和居住建筑,使用模式灵活丰富,使骑楼的“场所精神”及“气候适应性”优势获得充分的发挥。为了解澳门现代骑楼在高层住区中成熟有效的运用模式,及其设计落实的政策保障,总结相关经验策略以供澳门新城规划及相似气候区借鉴参考,本文展开下述几部分内容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历史文献研究对澳门骑楼发展历程和法规进行梳理,概括不同时期骑楼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得出澳门现代骑楼的发展具有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同步发展的特点;在整体调研基础上,根据澳门高层住区骑楼街道分布规律和特征,将骑楼街道分为面对城市环境的外向型骑楼街道和面对住区环境的内向型骑楼街道,根据骑楼街道形态,外向型又可分为网格状与线状骑楼街道,内向型分为内环式与内街式骑楼街道。继而对不同类型的骑楼采取图表统计、比...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澳门高层住区骑楼街道设计研究


澳门高层住区骑楼

框架结构,骑楼,澳门,高层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是线脚,而是现代简洁的框架结构,材料也不再是砖、石或木材,而是钢筋混凝土柱廊,骑楼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人潮涌动的住区商业街上,以其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和舒适的空间尺度重现于人们的生活中,为这些区域中的人群遮阳避雨,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行走环境,提供一个舒适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连续的步行流线,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它的临街界面尺度适宜,界面友好,空间体验丰富。图1.1澳门高层住区骑楼建筑(来源:作者自摄)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骑楼不再属于过去,仅仅存在于近代建筑当中,它可以且非常好的与现代住区融合衔接,与现代高密度建设方式结合,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中保留地域风格,在现代重新焕发骑楼活力,使原本高层住区封闭的底层空间成为半开敞空间,适应当地气候展现场所精神,并且骑楼应当成为一种自觉运用在后续的现代住区设计中的设计元素。1.1.3澳门高层住区骑楼经验的可操作性澳门高层住区底层骑楼在高密度宜居城市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尝试,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其布局与设计策略也是值得思考与学习的。澳门发布的新城A区规划条件图草案①中,住宅地块均规定设置骑楼,因新城A区的建设延续澳门高密度街区制住宅的特点,因此通过总结澳门现有高层住区骑楼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对新城区的骑楼建设更有可操作性。①规划条件图是由土地工务运输局发出的文件,尤其载有特定地块或地段的街道准线、用途及建造条件;规划条件图草案则是在规划条件图发布之前发布的,须经过推广及展示,收集因实施详细规划而可能受损的拥有私有土地的物权之人及国有土地承批人的意见及建议,以便可进一步发出规划条件图的文件。

殖民地,来源,风格


第2章澳门高层住区骑楼历史沿革及概况17样式出现频率的高低,将澳门骑楼立面风格大致分为殖民地外廊式、中葡混合式、折衷主义、装饰主义、早期现代主义、现代主义6个阶段。殖民地外廊式19世纪正值世界历史向现代过渡,建筑形式出现了回光返照式的辉煌,由于葡萄牙对于澳门的殖民,澳门开始大量建设“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筑平面形式自由,建筑立面多呈现折衷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开间相对较大,骑楼建筑承载的功能多样,以住宅和公共建筑为主。建于1863年,葡萄牙风格与罗马柱式结合的岗顶剧院(DomPedorVTheater),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入口正面加建有柱廊、拱廊,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于1872年的陆军俱乐部,由塞尔高男爵设计,“其正立面由骑楼以及古典方式组成的托斯卡纳——哥特式的柱廊,侧面由穹隆式的窗户”①;港务局大楼,1874年建成,阿拉伯风格与哥特风格,4m宽的回廊环绕于建筑三面(街道可见的三面界面),回廊采用尖拱券,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议事厅前地两侧建筑,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欧风情建筑,右侧的邮政局大楼为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仁慈堂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左侧是一列三层高带有行人走廊的新古典主义楼宇,色彩多样,窗式不同②,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图2.2)中葡混合式风格①若泽·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葡萄牙建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P47~51②澳门文化局网(a)岗顶剧院(b)陆军俱乐部(c)港务局大楼图2.2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来源:http://baidu.com)


本文编号:294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4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