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缺陷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始缺陷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细观层次上,可将混凝土视为一种由骨料、砂浆、界面层等组成的多相非均质复合材料,且在混凝土构件承受载荷前,其内部就由于浇筑工艺、养护条件等因素存在一定量初始缺陷。本文将细观力学理论与物理试验相结合,以细观力学为基础建立混凝土力学参数预测模型,以EPS颗粒模拟混凝土中的缺陷,通过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孔隙率下的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试验,探讨了缺陷增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验证理论模型有效性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混凝土结构细观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工作及结论主要有以下方面:(1)建立混凝土力学参数理论预测模型。以细观夹杂理论为基础,将混凝土看作为由骨料、砂浆、界面层、初始缺陷组成的四相复合材料,采用两步等效法建立预测混凝土弹性模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直接作用,并区分了砂浆孔隙与界面孔隙。对于混凝土有效强度的预测,则采用以理想无孔隙混凝土为基质,缺陷增量为夹杂组成的二相模型。(2)进行含缺陷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以EPS颗粒模拟初始缺陷,分别对C15、C20、C30三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在缺陷增量依次为0、1%、3%、5%条件下,开展了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力学参数均随着孔隙率增大而减少。当孔隙率增量一定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折减率最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弹性模量折减率受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最为显著,而劈拉强度折减率基本不受影响。(3)基于物理试验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混凝土力学参数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精度,探讨了骨料级配、界面层细观参数等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较大。界面孔隙率越大,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总孔隙率增大而减小的程度越大,而有效泊松基本不受影响。总孔隙率一定时,相比于砂浆孔隙率,界面孔隙率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混凝土 细观力学 初始缺陷 力学性能 孔隙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综述11-17
- 1.2.1 混凝土缺陷及产生的原因11-12
- 1.2.2 细观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2-14
- 1.2.3 细观力学理论研究现状14-16
- 1.2.4 物理试验研究现状16-17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7-19
- 第二章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基础理论19-27
- 2.1 混凝土的微结构19-20
- 2.2 细观力学均匀化方法20-26
- 2.2.1 等效夹杂理论21-22
- 2.2.2 常用理论预测模型22-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含初始缺陷的混凝土力学参数理论模型27-35
- 3.1 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构建思路27-28
- 3.2 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构建过程28-32
- 3.2.1 体积分数28
- 3.2.2 等效砂浆与等效界面层28-30
- 3.2.3 骨料级配模型30-31
- 3.2.4 有效弹性模量与泊松比31-32
- 3.3 混凝土有效强度细观预测模型32-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含缺陷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试验35-46
- 4.1 试验目的35
- 4.2 预制孔隙35-36
- 4.3 原材料与配合比36-38
- 4.3.1 原材料36-38
- 4.3.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8
- 4.4 试验方法及过程38-39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39-44
- 4.5.1 EPS颗粒分布39
- 4.5.2 混凝土力学参数与孔隙率拟合关系39-43
- 4.5.3 力学参数折减率分析43-44
- 4.6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基于物理实验分析混凝土细观力学预测模型46-55
- 5.1 细观力学模型验证46-48
- 5.1.1 细观参数取值46-47
- 5.1.2 混凝土弹性模量模型验证47-48
- 5.1.3 混凝土有效强度模型验证48
- 5.2 单夹杂模型与多夹杂模型比较分析48-50
- 5.3 细观参数影响分析50-53
- 5.3.1 骨料间相互作用50-52
- 5.3.2 界面孔隙率52
- 5.3.3 界面弹性模量52-53
- 5.3.4 混凝土内总孔隙率53
- 5.4 本章小结53-5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6.1 全文总结55
- 6.2 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作者简介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华戎,王树文,周颖;有初始缺陷的壳的稳定性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吴晓;杨立军;;有初始缺陷复合材料梁在湿热状态下混沌运动[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03期
3 李丽娟;梅占馨;;有初始缺陷的结构弹性大变形刚度方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4 赵海;白国良;徐亚洲;姚友成;杜吉克;;初始缺陷对超大型双曲冷却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列东,,刘正宁,周承倜;初始缺陷和拉-弯耦合对于叠层板的振动、屈曲和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5期
6 周桂香;姜晔;;考虑初始缺陷的门式框架的非线性屈曲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32期
7 费鹏,刘土光;有初始缺陷圆柱壳轴向压力下的静态塑性屈曲[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陈晓,戴诗亮,许可;初始缺陷对复合材料层板稳定性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吴晓,董湘怀,罗烈雷;有初始缺陷梁在热状态下的混沌运动[J];振动与冲击;2002年02期
10 王秀丽;;初始缺陷对威金斯气柜稳定性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路;张壮南;王春刚;张耀春;;基于蒙特卡罗的考虑随机初始缺陷的分析方法[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2 丁红丽;徐秉业;;具有初始缺陷钢衬壳的热后屈曲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3 顾明剑;张其林;;引入一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缺陷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邰家醉;颜卫亨;;考虑初始缺陷的轻型铝合金活动房屋极限承载力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彦峰;甘明;;考虑杆件初始缺陷的单层网壳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陶振宗;陈长安;赵超燮;;关于双曲线冷却塔初始缺陷限值公式与内力近似计算方法的研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颜卫亨;杨媛媛;;初始缺陷对折叠结构影响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宏艳;刘晶波;;初始缺陷对冷弯薄壁腹板开孔C形钢梁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9 邓长根;徐忠根;;缺陷结构稳定分析的一致缺陷模态近似法[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新军;基桩屈曲稳定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考虑实测初始缺陷的新型框架式折叠结构帐篷的承载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寒冰;有初始缺陷的弹性长杆的屈曲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吴楠;微观组织和初始缺陷对镍基合金GH4169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行为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邓朝莉;初始缺陷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罗晓玲;初始缺陷对大型烟道结构加劲板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成立;考虑初始缺陷影响的空间钢框架结构稳定分析的新方法[D];广西大学;2007年
7 王武刚;初始缺陷海底管线的屈曲剧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杨璐;考虑初始缺陷的轻型铝合金活动房屋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姚旋;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架初始缺陷计算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周勇;不完整壳体的屈曲及其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初始缺陷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0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