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恢复力评估
本文关键词: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恢复力评估
【摘要】:恢复力是系统对扰动事件抵御、适应、吸纳以及恢复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目标系统在经历扰动事件后恢复到设定功能所用的时间和该系统经历扰动时所能吸纳的扰动量。随着极端天气的逐渐增加,构建对极端降雨事件具有恢复力的"弹性排水管网"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同时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为弹性排水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排水管网恢复力的评价方法,即根据扰动事件对系统产生的影响,结合排水系统本身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增加排水系统恢复力的措施,最后以KMPL市排水管网为例,分析了不同扰动事件下排水系统的恢复力变化曲线,并与改进的排水系统恢复力变化过程进行比较,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雨水排水系统 恢复力评估 海绵城市
【分类号】:TU992
【正文快照】: 恢复力(resili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学家Holling于1973年在生态学领域运用,2000年Adger进一步将其扩展到社会系统中[1],2008年以后恢复力研究逐渐发展到城市内涝分析方面[2,3]。随着全球极端降雨事件的增加,世界各国许多城市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研究人员开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别朝红;林雁翎;邱爱慈;;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2期
2 韩松磊;李田;庄敏捷;;城市洪涝风险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12期
3 龙浩;李翠梅;;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价[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年06期
4 徐伟;刘茂;;城市雨水管网内涝失效的可靠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庆;闪鑫;罗建裕;戴则梅;江叶峰;王毅;;特高压直流故障下源网荷协调控制策略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05期
2 孙伟卿;李臻;谈一鸣;张巍;薛贵挺;;电力系统均匀性分析与优化方法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年12期
3 柯庆;王林森;陶涛;;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恢复力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21期
4 王守相;葛磊蛟;王凯;;智能配电系统的内涵及其关键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年06期
5 赵清民;洪云飞;;城市雨水管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6 建娜;胡玉婷;肖雪莹;;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7 邢国平;孙姣;董岩;季民;;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启示——由“排”到“蓄”再到“渗”[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5期
8 董卫华;严瑞玲;;基于城市道路雨水管网系统设计可靠性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孟慧新;;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与贫困:国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侯慧;李元晟;杨小玲;方华亮;;冰雪灾害下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3期
3 王昊昊;徐泰山;李碧君;薛禹胜;金学成;郭玉金;;自适应自然环境的电网安全稳定协调防御系统的应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9期
4 刘天祥;宋锦焘;沈寿亮;梁睿斌;姜彦作;;基于AFSA-AHP的大坝安全指标权重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4期
5 赵玲;王松华;王晓楠;;以城市脆弱性因素为基础的公众安全感评价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艳萍;乔琦;柴发合;姚扬;白璐;扈学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7 胡伟;龙庆华;钱茂;刘广兵;;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污水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2期
8 殷丹;许春东;张利;石凤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计算[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10期
9 胡蓓琳;潘争伟;金菊良;罗月颖;;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10期
10 马永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的三重困境[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灵聪,黄次浩;舰船战斗恢复力的设计要求和后勤要求[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李杨;张亮;;智能城市系统恢复力评价体系及区域差异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1期
3 高向宇;张慧;杜海燕;梁峰;尹学军;;防屈曲支撑恢复力的特点及计算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4 许斌;贺佳;;基于实测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系统恢复力识别[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9期
5 鲁婷;王俊;;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J];地下水;2013年01期
6 王富强;张功瑾;韩宇平;;河南省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干旱恢复力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12期
7 周建中,赵鸿铁;恢复力曲线模型及其对控震效果的影响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秦文欣,刘季;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恢复力折点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宋福磐;具有n次方非线性恢复力的系统强迫振动中的次谐波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殷占忠;王秀丽;;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的恢复力特征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群;程文p<;;多高层钢筋砼结构层间恢复力模式统一型式[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2 许斌;贺佳;周任;SamiF.Masri;;时域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毛俊青;;贫困家庭的精神恢复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燕飞;;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 以汉江流域为例[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5 张茜;顾福妹;;基于城市恢复力的灾后重建规划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6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晏明;;GIS支持下的吉林省二松流域水资源恢复力评价[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廷;周洪建;王静爱;李睿;;农业旱灾恢复力时间维特性研究——基于民国以来华北重大旱灾[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蔡伟;张春生;赵连城;;形变对Ni_(44.7)Ti_(46.3)Nb_9合金恢复力的影响[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渝川;去中心化是拥有恢复力的关键[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文心;让我们在危机中重生的力量[N];深圳特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立斌;民勤绿洲边缘区农户生计脆弱性和恢复力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梁旭;恢复力约束下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赵丹;红兴隆管理局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测度及驱动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周帅;动物疫情灾后生产恢复力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许晓娜;互助行为、关系维持与组织恢复力[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晶云;农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7 周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非线性结构恢复力识别与建模[D];湖南大学;2009年
8 辛璐璐;动力荷载作用下多自由度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石育中;恢复力视角下山区道路对乡村社会—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李龙飞;基于动力响应测量的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6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53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