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溶解氧浓度对石英砂滤料表面铁、锰氧化膜同步去除地下水氨氮和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8 19:01

  本文关键词:溶解氧浓度对石英砂滤料表面铁、锰氧化膜同步去除地下水氨氮和锰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 溶解氧 氨氮 二价锰 锰氧化物


【摘要】:在实验室放大装置中,考察了溶解氧(DO)浓度对石英砂滤料表面铁锰复合氧化膜同步去除氨氮(NH_4~+-N)和锰(Mn~(2+))的影响。结果表明,DO是同步去除NH_4~+-N和Mn~(2+)的必要条件,当进水DO浓度大于(4.4±0.2)mg·L~(-1),低浓度NH_4~+-N和Mn~(2+)的去除率均可达94%以上。控制进水DO浓度相同,分别从滤柱顶端进水和滤柱底端进水并监测NH_4~+-N和Mn~(2+)浓度随滤层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上下滤层对Mn~(2+)的去除效果一致,但上层对NH_4~+-N的去除速率略快于下层。对于含有较高浓度NH_4~+-N(3.2 mg·L~(-1))的进水,进行二次补氧是使出水NH_4~+-N达标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关键词】地下水 溶解氧 氨氮 二价锰 锰氧化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09,5130843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Z015) 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课题(CSCEC-2014-Z-32)
【分类号】:X523;TU991.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地下水中铁、锰和氨氮共存且严重超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1]。铁、锰、氨氮共存于地下水超过限值时将引起严重的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铁、锰含量过高可导致水的色度升高,使饮用水呈现黄色或棕色。长期使用含有过量的铁、锰的水可导致慢性中毒[2]。氨氮浓度过高使得水体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方,张庆,吕海燕,卢勇,扈传昱,曾江宁;长江口溶解氧赤潮预报简易模式[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4期

2 范昕炜,杜树新,吴铁军;几种溶解氧浓度控制方法的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9期

3 李玉兰;;溶解氧评价方法探讨[J];治淮;2006年04期

4 林开建;郑庆键;;溶解氧浓度对多粘菌素发酵影响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7年01期

5 陈永灿;付健;刘昭伟;程香菊;朱德军;;三峡大坝下游溶解氧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6 魏德孚;吕俊民;赵淑珍;杨桂芳;贺顺明;;水中微量溶解氧的连续分析(上)[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0年10期

7 崔明;;酿酒文摘[国内期刊(21)][J];酿酒;1992年02期

8 郜洪文;;溶解氧碘量分析预处理研究[J];鹤城环境;1992年01期

9 丁秋梅,杨和文;优化溶解氧浓度提高苏云金杆菌发酵水平[J];湖北农业科学;1993年12期

10 孙国凤;;用固定化酶去除溶解氧保持饮料的品质[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广;乔俊飞;;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溶解氧浓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罗玮;朱丽华;M.E.Abbas;唐和清;;亚铁配合物催化活化氧气-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溶解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素香;;长江口溶解氧(DO)分布特征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李万东;刘载文;王小艺;许继平;齐杰;连晓峰;;基于模糊Smith-PID的污水处理溶解氧控制方法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升;万众华;;在线溶解氧在污水处理厂中参与曝气量控制的作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英龙;胡金良;;促进废水中Fe~(2+)的氧化 提高出水水质[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朱练峰;禹盛苗;刘法谋;张均华;金千瑜;;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和后期衰老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尤海峰;代市长察看“母亲河”[N];温州日报;2006年

2 王丰祥 黄慧琴;日本利用钢渣降低内海水域中的硫化物[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关运龙;比率荧光型光化学纳米传感体系检测半胱氨酸和溶解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李祥安;长江口富营养化水域营养盐输送通量与低氧区形成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徐晓龙;新型溶解氧检测仪探头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健光;炼油碱水预处理工艺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雍涛;基于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的污水溶解氧浓度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永超;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智能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明;结冰湖泊冰下溶解氧浓度变化的离散小波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解磊;青岛浮山前分层小水库溶解氧时空变化特征[D];青岛大学;2015年

5 赵子仪;面向海洋环境的溶解氧检测系统及有效性审核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周国婧;污水生物脱氮硝化过程的模型与优化调控[D];扬州大学;2014年

7 夏昆榕;无坝引水工程水流溶解氧与水利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8 吕蕾;基于西门子PLC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及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9 胡维维;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宁宁;开孔文丘里管掺气水流的水力和增氧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5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585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