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市扩张对边缘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长沙市城市扩张对边缘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摘要】:以长沙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ArcGIS和Fragstats4.0软件平台的支持下,运用缓冲区分析和景观指数方法,对长沙市的城市空间扩张及其对边缘区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在速度上呈前期低速蔓延、后期加速扩张的特点,在方向上呈前期东拓西控、后期北扩南伸的特点;城市空间扩展对类型层次和景观层次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影响均不同。在类型层次上,城市空间扩张对耕地的影响最大,与城市边界距离3 000~4 000m处是城市扩张与耕地减少的空间边界;在景观层次上,随着城市空间扩张,景观的斑块密度减小、蔓延度增加、香农多样性先减后增、聚集度增加。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边缘区 景观格局 长沙市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H1401)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5SH10)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5018);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JXJG-15-14-9) 赣南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分类号】:TU984.1;P901
【正文快照】: 0引言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1]。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深刻的景观之一,随着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导致城市景观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2]。近年来,关于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其驱动力(或原因)的相关研究较多[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艳,朱德举,郧文聚,程锋;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2 周霞,廖圣东,廖其芳;鹤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3期
3 孟涛;王明常;梁立恒;何月;;长白山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世界地质;2008年03期
4 田莉;梁国付;申怀飞;丁圣彦;;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5 昝国盛;;坝上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年03期
6 刘小平;黎夏;陈逸敏;秦雁;李少英;陈明辉;;景观扩张指数及其在城市扩展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7 陈端吕;李际平;;森林景观格局的全息性视角[J];热带地理;2010年04期
8 吴健生;王政;张理卿;宋静;;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9 梁帅;高峻;;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孙才志;闫晓露;钟敬秋;;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脆弱性及空间关联格局[J];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达;蒙吉军;;鄂尔多斯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孟丹;宫辉力;李小娟;;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热环境效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战金艳;;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宫恩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竞;;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区域近期景观格局变化——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寅;李阳兵;;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影响—以贵州茂兰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沈竞;王国俊;王浩;;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倪永明;欧阳志云;;新疆荒漠植被景观格局对比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丁圣彦;曹新向;;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乔志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张爱静;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崔莉;浙江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韩凌云;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68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