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性土液化特性与机理
本文关键词:砾性土液化特性与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砾性土液化 抗液化强度 孔压模型 排水条件 机理
【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全球历史地震中砾性土液化实例不足10例,远远少于砂土液化的数量和规模,实际地震中砾性土液化的发生较为罕见,必然存在较为严格的发生条件,在土性条件、地震荷载、埋藏条件等均满足时才有可能发生。以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砾性土液化为背景,详细分析了砾性土液化实例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渗透性能与排水边界条件,选取了典型砾性土液化场地并人工探坑获取砾性土试样,开展了试样直径为150 mm的动三轴和振动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橡皮膜嵌入效应可以忽略或者进行有效消除后,相同相对密实度下砾性土、砂土的抗液化强度较为接近;2采用Seed等的孔压计算模型,随着动应力水平的逐渐增大,归一化的砾性土残余孔压比向上突起,增长模型趋向于A型曲线;3全球其他历史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砾性土液化实例中,基本上存在砾性土渗透系数较低或者排水边界条件受阻的情况;4砾性土符合无黏性散粒土体(包括砂土)发生液化的一般机理解释,但是,砾性土产生孔隙水压力上升、有效应力下降的现象,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1振动作用足以使砾性土的结构发生破坏而振密或土颗粒压碎,产生的剪应变只有大于门槛剪应变时(约0.02%),孔压才会进一步发展,剪应变只有大于一定程度时(约0.1%),孔压才有可能迅速增长直至达到上覆压力;2只有在不排水条件或排水通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砾性土场地才有可能发生液化。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砾性土液化 抗液化强度 孔压模型 排水条件 机理
【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6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477,41272357)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通讯作者0引言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在对宽级配的粗粒土定义并不清晰和统一,2005年版《地球科学大辞典》[1]根据含砾量的不同,给出了砾砂、砾质土、粉砾土、砂砾土、砾类土以及粗粒土的具体解释,但每一种土的含砾量范围均较窄。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获取的液化土的砾粒含量(粒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丽;王勇;;饱和砂的动孔压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容跃堂,,刘家沛,谢定义;饱和沙层中震动孔压场的解析理论[J];纺织基础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3 居俊;刘松玉;刘志彬;蔡国军;;现场软土欠固结程度孔压消散试验评价方法[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4 孟上九;刘添华;;不规则荷载下饱和砂土孔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5 王炳辉;陈国兴;;循环荷载下饱和南京细砂的孔压增量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陈国兴;王炳辉;;局部排水条件下南京细砂振动孔压的波动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曹华峰;韦昌富;;固体颗粒不可压缩时饱和局部非均匀土孔压动态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8 赵春彦;周顺华;庄丽;;上海地区软土的循环累积孔压模型[J];铁道学报;2012年01期
9 罗强;;饱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2年07期
10 张建民;谢定义;刘家沛;;浅埋基础饱和土层中震动孔压消长的二维解析算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濮家骝;李广信;李锦坤;;土的弹塑性孔压性状及应力劳台角对其影响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黄俊;蒋忠信;;泥炭质土孔压触探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3 崔智谋;李亮;;流固耦合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模型在ABAQUS中的实现[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静;波浪作用下原位孔压响应及其在粉土海床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康宇;易贡滑坡冲击振动液化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5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2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