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始兴县石下村空间特色与保护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粤北始兴县石下村空间特色与保护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始兴县 石下村 传统村落 空间特色 保护与发展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民族民系众多。在五千多年悠久的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与历史的记忆。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剧,乡村的地位日渐减低,导致其空间不断消减,人口大量流失,呈现凋零破败的景象。与此同时,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和田园风光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和赏识,特色景观旅游随之高涨。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如何可持续性的发展与利用也急需进行探讨。本文的研究对象石下村位于粤北地区韶关市始兴县境内。始兴县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山区县,所受城镇化的冲击相对较轻,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与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留。石下村的“屋场”自古便因其显赫的历史、独特的形制、庞大的规模而名扬全县,同时也是粤北客家民居的典型案例之一。在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石下村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因此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社会、学术背景以及研究对象的典型性,提出了对于石下村传统空间特色与保护发展策略的研究。论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以及粤北地区客家传统村落与民居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文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为石下村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本章对村落所处地理环境特征、始兴客家住民的迁徙背景、石下村开村历史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为石下村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的分析,本章将石下村传统格局的演变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对石下村的自然环境要素、选址与风水格局、整体布局、街巷空间以及节点空间进行分析。第四章为石下村传统建筑特征的分析,本章分别对石下村的建筑类型、平面布局、防御性形制特征、形制源流探索、建筑构造与材料以及装饰艺术进行论述。第五章为石下村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本章对石下村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本原则、工作重点以及可借鉴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石下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始兴县 石下村 传统村落 空间特色 保护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对象14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相关研究综述15-23
- 1.4.1 国外相关研究15-18
- 1.4.2 国内相关研究18-21
- 1.4.3 粤北客家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21-23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23-25
- 1.5.1 论文研究的方法23-24
- 1.5.2 论文研究的框架24-25
- 第二章 石下村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25-29
- 2.1 地理环境25-26
- 2.2 历史背景26-29
- 2.2.1 关于始兴客家人26-27
- 2.2.2 石下村开村历史27-29
- 第三章 石下村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分析29-41
- 3.1 村落传统格局演变29-32
- 3.1.1 初始时期29
- 3.1.2 发展时期29-30
- 3.1.3 激增时期30
- 3.1.4 鼎盛时期30
- 3.1.5 特殊时期30-32
- 3.2 自然环境要素特征32-34
- 3.2.1 山体32
- 3.2.2 河流、水塘32-33
- 3.2.3 植被树木33-34
- 3.2.4 农田34
- 3.3 选址与风水格局34-35
- 3.3.1 传统风水观34-35
- 3.3.2 看地脉、观水口35
- 3.4 村落整体布局35-36
- 3.4.1 房屋朝向各异36
- 3.4.2 聚落集约成片36
- 3.5 街巷空间36-38
- 3.6 节点空间38-41
- 3.6.1 晒坪空间38-40
- 3.6.2 水井周边空间40-41
- 第四章 石下村传统建筑特征分析41-57
- 4.1 建筑类型41-45
- 4.1.1 居住建筑41-43
- 4.1.2 宗祠建筑43
- 4.1.3 防御建筑43-44
- 4.1.4 教育建筑44-45
- 4.2 建筑形制特征45-52
- 4.2.1 建筑平面布局45-49
- 4.2.2 建筑防御性形制特征49-50
- 4.2.3 形制源流探索50-52
- 4.3 建筑构造与材料52-54
- 4.4 建筑装饰艺术54-57
- 第五章 石下村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57-69
- 5.1 石下村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57-58
- 5.1.1 产业有待升级与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57
- 5.1.2 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57
- 5.1.3 传统格局维持与新房建设之间的矛盾57-58
- 5.1.4 开发利用与传统维系之间的矛盾58
- 5.2 石下村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工作重点58-61
- 5.2.1 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58-59
- 5.2.2 保护与发展的工作重点59-61
- 5.3 可供借鉴的保护与发展模式61-65
- 5.3.1 村民参与模式——日本长野县妻笼宿61-62
- 5.3.2 传统建筑再利用模式——广州番禺区沙湾古镇62-63
- 5.3.3 串联周边资源模式——韶关仁化县石塘村63-65
- 5.4 石下村保护与发展策略65-69
- 5.4.1 保护村落传统格局的完整性65-66
- 5.4.2 传统建筑分级登录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66-67
- 5.4.3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67-68
- 5.4.4 适度发展旅游业68-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项目74-76
- 致谢76-77
- 附录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易;翟辉;;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5年05期
2 陈丹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34期
3 郭谦;颜政纲;;番禺沙湾古镇保护与更新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14年02期
4 童成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4年02期
5 周乾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13年05期
6 刘慧;贾文毓;;广东省韶关市自然地理村名的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7 傅志毅;王亚;;粤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美[J];民族艺术;2012年02期
8 陈乙文;;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年02期
9 范建红;祁新华;陈烈;;欠发达县域经济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广东省始兴县为例[J];热带地理;2007年01期
10 傅志毅;;粤北客家围楼民居建筑探究[J];装饰;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凯庆;粤北天门式民居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智慧;传统聚落环境研究文献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徐粤;沙湾古镇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黄浩;赣闽粤客家围屋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许水虹;始兴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余韵诗;粤北古村落传统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黄倩;粤北欠发达地区始兴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县域经济的发展[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32874.html